欣賞國畫,必須處身寧靜,心清神寧。真正的賞畫,是靜態,是欣賞畫作的構圖、筆觸、着色、意境及背景,靜中細味當中的筆墨意韻。
賞畫,不止於單向感官的刺激;它是以心感受作品煥發的氛圍,是一種內容經大腦玩味、消化和精煉的過程。
畢竟賞畫不是打機。沒有一個容許觀眾駐足靜賞的環境,沒有一個預備思考、感受的心情,不能體會畫作之分毫。任你珍品如何「動畫」,你只能欣賞到「動」,不能玩味那張「畫」。太多的「動」,只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只會令觀眾醉心於加工而成,不是躍然紙上的活靈活現。
以動畫抹煞大師功架
畫之靜態,有如國畫的留白,是要讓賞畫人跟作品一同屏息靜氣,在靜中予以想像、再造。以動畫掩蓋、抹煞大師本已栩栩如生的功架,是對真品的侮辱;安排群眾流水般觀看感官主導的贋品,是令觀賞藝術變得零教化、零啟迪。
若然「動」真那麼重要,聰明的中國人不要停,一於着手研究動態大衛像─沒錯,一個一掂就縮的怕醜版大衛像,定萬人空巷,教少男少女驚呼狂叫。筆者最想看是現代版黃浦上河圖,裏面看得見城管追着人來打、海上垃圾隨水而飄、廢氣黑煙熏天黑地,又或者是八九長安大街動態版,讓我明白當時沒死過一個人。
新一代中國人無力造就藝術經典,卻找着歷史珍品蹂躪肢解,妄稱發揚中華藝術;可是他們不明白,如此創意,其實就是軟性破舊,隱性文革,是對中華文化的陰性摧殘。
嚴櫻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