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清明上河圖 - 蔣芸

再看清明上河圖 - 蔣芸

五月在上海,哎呀,怎的轉眼已是大半年前的事,那時,擠在一大堆參觀人叢中,看電子版清明上河圖,黑黝黝的大廳,投射在長牆上,只見一點點黑點在移動,人聲喧嘩,空氣混濁,沒有足夠的空間,無法遠觀拉闊來看,又挨不近,在人頭湧湧之後無從去比較觀賞,幾十年前在台北故宮初見到的清明上河圖,模糊的記得那是宋朝時汴河兩岸的風光,一個朝廷畫師繪下的,那河川、人物、橋樑、車馬、行人、城門,將近一千年前的中國人是如何的生活,古老的城市,畫中密密麻麻的人物,只隱隱約約記得這一些。
是以這次馬會在機場博覽館特為香港市民而展出清明上河圖的電子版,簡直令我不敢相信─人生中曾因不耐煩,怕與人擠逼而錯過的,不曾靜下心來觀賞的居然有機會彌補,有些美好的人與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那天,充分的利用這一小時,從右看到左,再從左看到右,從每幾分鐘一換的日看到夜,再從夜看到日,仔仔細細的看遍了北宋清明時節東角門外的風光人物;也把那氣氛趣味領略了。
粗心如我,也分辨得出這回展出的清明上河圖比世博所見要豐富生動,活潑有趣得多,這幅名垂千古的大畫逾十年才完成,相傳不只是張擇端一人之力,當然還有許多朝廷畫師相助,它的藝術價值自不待言,否則如何成絕世珍品?畫中所展現出的史學價值,尤其讓世人見到那個年代那個城,那裏的百姓如何過日子,不同行業的老百姓、農夫、轎夫、縴夫、工人、兒童、相士、讀書人、說書人、牧羊人、養豬人,不同的討着生活,鄰里的往來,生活的趣味,尋常人家,有庭院的官家、高樓連綿、漁船、燈火、蓮花燈、遊艇、踏青歸來的人,那每幾分鐘一換的日與夜啊,與今天我們在城村都市的日與夜啊,電腦動畫的無比先進技術加上藝術家的創作融會貫通所呈現的無可比擬的和諧之美……真的,我還想再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