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買花可以看出個人對消費、金錢及與其他人的態度。
有一次L收到男友送的花,是旺角花墟某花店送來的百合花,收花當然高興,不過L告訴男友某時裝品牌的花也不錯,於是男友在後來便多了一個選擇。
第二個故事為在一個星期六的早上,我在銀行遇見年輕女子H,她拿着一束薑花到銀行處理業務,那束薑花不是很好,我問她為何選上這束。她說在街市門口見到一個婆婆拿着這束薑花出售,但似乎無人問津,那婆婆站了很久,而在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女士也是賣花,生意似乎不錯。於是H二話不說便把手上的數塊錢向婆婆買下那花束,更囑咐她早些回家,因那裏人多,易生意外。
送花錢變捐獻更佳
數塊錢在很多人當中不是甚麼,但對這位婆婆可能是一餐菜的費用,她用時間去換取金錢。H說那婆婆拿着的貨尾花束應該沒有人會買,既然手上有多餘的輔幣,不如幫這位有需要的婆婆,使她可以賺到利潤回家。
至於有一年的情人節,當時我尚未在大學教學,我與同事一同坐公司車下班。下車時見到J的男友拿着一束玫瑰花在等候,J的眼神充滿着溫暖。J及男友收入都不高,他用上了收入的十分之一購買花束取悅女朋友,實在難能可貴,後來J的男友成為了她的丈夫。
三個人有三個對買花不同的態度,當中你有何感覺?我欣賞H,因為年輕女子拿着一束不是最好的花在街上行走不是易事,當中涉及甚高的自信心及很好的修養。我為她能如此深入的為人設想,利用金錢幫助別人感到驕傲。
花是要送的,若收花的一方說不如把錢捐助有需要的人,那可能更好,最少顯示了不隨波逐流的風骨。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