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腸壞死原因很多,例如心臟有問題令血管閉塞,也可能是腸「打結」,或者是克隆氏症,需長期卧床患者及吸煙男士較易有此病。被形容為「腸中風」的急性缺血性腸壞死,雖然每10萬名港人最多只有數人會患上,但市民仍不可輕視。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表示,小腸壞死的患者會腹痛,進行電腦掃描或開腹手術可找出病因。但若腸道手術的駁口不好,可引致小腸發炎含膿,甚至流出糞便,如小量,可讓病人服用抗生素;如流出腹腔,則必須動手術清理,以免受細菌感染。
症狀不多僅肚痛
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說,小腸約20呎長,如切除太多,病人無法吸收食物營養,故一般最少留下三呎,才可正常自行吸收,少於三呎可能需要長期注入營養素來維持生命,此情況多出現於克隆氏症患者。他指小腸壞死症狀不多,開始時只有肚痛,較難診斷出來,只可提醒市民如肚痛持續,應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