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寸金尺土,地產金融主導,扼殺傳統工藝、小本經營的生存空間。瑟縮後巷一角,日打數百支炮尖的強哥、麒麟師傅張常德、百年老字號楊春雷凉茶店第三代掌舵人楊先生,每天都在默默耕耘,靠雙手為生活打拼。面對助紂為虐的政府及為富不仁的大財團,他們只好咬緊牙關,希望盡力保住小店,以及日漸式微的行業。
記者:王智君
廿四味 六蚊一杯人情味
「老一輩比較講人情味,家啲管理層大前提係賺錢,一句要向股東交代就賺盡一分一毫」。楊春雷凉茶舖70年代獲發展商安排「舖換舖」,得以屹立灣仔近百年,是區內數一數二的老店。第三代掌舵人楊先生秉承前人信念,憑良心做生意,凉茶以每杯六元街坊價出售,但由於藥材漲價,他坦言短期內或調整售價。
每朝四時起床準備
原來楊春雷不是人名,「『春雷』係指春天嘅雷聲一響,萬物都重生」,楊先生表示他們賣凉茶的,都希望喝的人身體健康,藥到病除,得到重生。
楊先生的爺爺是醫師,97年前開設凉茶舖,其廿四味配方沿用至今,原汗原味。凉茶舖百年來堅持只賣廿四味,絕不冷藏,「熱飲易吸收啲,有啲人腸胃唔好,飲完凍凉茶會瀉……唔想做得太雜,等啲人一想飲廿四味,就諗起楊春雷」。他每朝清晨4時起床煲凉茶,一大鍋要煲三至四小時,「冇咁嘅火候,啲藥力發揮唔到」。
1972年,灣仔春園街一帶要清拆重建,位於該處的楊春雷凉茶舖兩年後原址重開,前舖後居。灣仔近年風雨飄搖,灣仔街市、利東街等保育重建項目令該區租金飆升,不少商舖「捱唔住」,年年易手。楊先生表示,現今商人只往錢看,「舖換舖」已不大可能,幸好其父當年把舖位買下,不用捱貴租。
楊先生謂不時有市民因凉茶太便宜而質疑其功效,但他一笑置之,「你信就飲,唔信就唔好飲」。由於人民幣升值令藥材漲價,他坦言凉茶售價短期內或會調整,「之前五蚊杯,賣咗10幾年,三年前加到六蚊」,若非經營環境越加惡劣,他也不想行此一步。
「可惜嘅係手藝失傳」
社會仇富情緒高漲,他認為特區政府是始作俑者,「好似領匯私有化,將包袱踢開咗,基層就失去保障。雖然話冇商家冇經濟,但政府偏側一邊,變咗基層生活有問題,社會就唔穩定囉」。
隨着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楊先生已有心理準備凉茶有朝一日或被「一粒藥丸」取代;加上年輕一代「信廣告、信門面、信包裝」,平實的、傳統的,他們都不放在眼內。「行業冇咗唔可惜,一個行業冇咗,會有另一樣嘢補上,可惜嘅係手藝失傳。」楊先生語氣出奇的平靜。
「打造空間」基層及傳統行業藝墟簡介
日期:11月13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至6時
地點:中環天星8號碼頭一樓公眾觀景層
內容:麒麟、木屐、花牌等11個傳統行業攤位,部份有師傅即席示範 「街頭擺賣.情.可至今?」論壇
費用:全免
資料來源:聖雅各福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