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眼部受傷隨時致盲,但原來公立醫院眼科手術的急切性排行幾乎最尾,手術室不敷應用時,除非眼科醫生堅持爭取,否則要動眼部手術的病人便得慢慢排隊;設施有限,威院隸屬的新界東聯網眼科人手也響起警號,今年已有4名醫生離職,有曾於威院任職的醫生坦言,院內已出現青黃不接問題。
曾任威院眼科部門主管的眼科專科醫生陳偉民表示,公立醫院會按病人傷勢的急切性安排進行手術的先後次序,以交通意外的急切性排第一,腦部受創排第二,眼部受傷病人卻因無生命危險,急切性排行幾乎最尾。
「邊個做先麻醉科醫生決定」
有任職公立醫院的眼科醫生坦言,對於有時接受眼科手術的病人要長時間排隊,也感相當無奈,「(眼科)一有個案就會去手術室排隊,但邊個做先由麻醉科醫生決定,遇到創傷大嘅病人,好似爆腸咁,都要畀人做先」,即使眼科醫生認為自己的病人情況亦算緊急,「都只可以打上去手術室催吓」。
公院硬件資源不足,屬軟件的人手問題也有待解決。根據威院資料,該院所屬的新界東醫院聯網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現有28名醫生,今年有4名醫生離職,流失率為12.5%;陳偉民認為,數字反映人手問題已響起警號,「流失率超過5%已代表部門入面有暗湧」,而且公院流失的多為資深醫生,陳認為院內難免出現青黃不接。
事實上,威院即使擴建後,軟、硬件之間也無法互相配合。該院上月開始啟用的新住院主樓暨創傷中心,手術室數目由原來的11間增至16間,但由於護士人手不足,新增的五間手術室未能同時啟用,無法改善現時輪候手術大排長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