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紅館」,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即使不用爬山上去「山頂位」,場內場外總有不少地方需要上上落落。但「紅館」坐滿一場有一萬二千五百人,「伊館」只有二千五百人。因此今次雖然我只能「努力」去看三晚,不能好像回歸之前那樣晚晚都去看,我仍然滿心歡喜:演出七晚,晚晚滿座,加演一場,同樣爆滿──8×12500,剛好十萬呢。
每一場的內容基本上其實是一樣的。但總有些微變化,有即興,有觀眾不時插嘴,極速對答,還有「安哥」。比如,我今次看了首演、第七晚、第八晚。如果我沒有去看第七晚,我就要錯過以下的趣話了──
「今晚好多人買飛來睇我,因為今晚原本係最後一場。好多人特別鍾意睇最後一場。點知今晚而家唔係最後一場啦。你哋好似俾人呃咗。但係請大家聽清楚,聽晚嗰場係叫做乜嘢?聽晚嗰場係叫做『加場』!今晚呢場仍舊係──『最後一場』!」
(抱歉只能是「大意」。轉述於此,實有出入。)
然後首演第一晚,有精句,最後兩晚沒有再說。不知其他各晚有無出現?抑或「咁啱」是即興呢?請看下面前兩句,三晚都有。後兩句,首演有。
「有人話我個樣似溥儀。我都知道依個唔係讚美。」
「我知道自己唔夠靚仔。但係你都要有『幾分靚仔』,咁先至可以係『唔夠』靚仔o架。」
黃子華果然演了大陸30集電視劇《溥儀》,很離奇。
近年大陸又出了一個周立波。
看來,有限度的政治笑話,可以復甦。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