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建隧道的謊言 - 林忌

政府不建隧道的謊言 - 林忌

第四條海底隧道的建議,得到運輸業界的廣泛支持,可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卻在立法會說:「新隧道有好大難度,隧道最重要有接駁道路,港島北亦無土地興建更多隧道的接駁點。」

運動場無必要在海旁

局長這種說法不盡也不實,在港島北海底隧道入口旁,有一大片相連現有舊隧的土地可作發展新隧道的用途,包括佔地最大的灣仔運動場以及附近的愛護動物協會與油站等;運動場根本無必要建在海旁,為何要在最塞車的地方留一個運動場?
這些土地本身已和目前的過海長龍相連,如灣仔告士打道東行就有三條行車線用作排隧過海之用,而目前排長龍的主因,就是舊隧容量太細,要五線化作兩線過海;由於合流會導致車速緩慢,過海隧道的車流往往減到每小時十至二十公里,這才是舊隧塞車的最主要原因,亦因此港島去九龍,絕大多數時間都比起九龍去香港塞車。
只要政府搬走灣仔運動場,就有足夠的土地用來建第四條海隧,最保守估計,只需要四條行車線(即多一條舊隧),或者更好的六條行車線,就可以解決最嚴重的舊隧塞車問題,而由於距離短,建築費亦絕對不會高。
對於建議用隧道分流,忽視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就是大部份車輛都是要來往港島中以及九龍中,而兩者的中部之路面已經飽和,如果分流要令車輛繞路,只會令原本已經最塞的港島中、九龍中塞車更惡化。
另一方面,補貼西隧的隧道費根本不可行,因為西隧的法定收費已經一百二十元一程,難道政府可以補貼一百元一程嗎?因此要改變西隧的收費,唯一的方法就係回購。
雖然東隧專營權二○一六年屆滿,然而東隧九龍東入口附近的接駁道路,距離九龍中部極遠,除非政府再興建一條跨越啟德的新天橋或隧道,否則東隧再多車,都無法分流去到九龍市中心,而且路程、耗油、廢氣、以及需時都多一倍以上。

快易通減人手仍收費

另一方面,用電子收費「快易通」過隧道,隧道公司減省了人手成本,卻仍要收取每個月三十五元行政費,令收費亭不足的獅子山隧道塞車惡化,特區政府常以做不到為理由,實際上卻在維護一些特權商家的利益,敬請各議員及傳媒明察秋毫,勿再為政府宣傳錯誤訊息。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