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患上末期癌症、腦退化症(前稱老人癡呆症)及柏金遜症的長者,因失去自我照顧能力需長期在院舍居住,為免他們在離世前仍接受不必要的治療痛苦,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與安老院舍合作推行晚晴照顧計劃,長者可選擇在臨終前一刻才入院,毋須接受插喉及抽血等無用急救,有家屬稱許此計劃讓末期病患的長者「臨死前唔使受苦」。
記者:陳凱迎
醫管局數字顯示,每年約有10%由安老院舍轉送急症室的長者病人,最終也是搶救無效,當中不乏一些已屬末期病患的長者,為了令這些病人可以少受痛苦,並有尊嚴地安詳離世,瑪麗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及東華三院賽馬會護理安老院推出晚晴照顧計劃,在該安老院居住的200名長者可參加,長者可選擇在安老院療養至死前一刻,才送到瑪麗醫院急症室,由醫生證實死亡,其間不會施行任何急救;長者也可以選擇到馮堯敬醫院療養直至離世。
20長者參加計劃
計劃自去年9月開始,已有20名院舍長者參加,大部份人選擇在馮堯敬醫院療養至離世。負責有關計劃的馮堯敬醫院內科副部門主管陸嘉熙表示,有兩名參加計劃的長者已過世,分別是一名患有末期腦退化症及肺癌的94歲男病人,以及一名患上腦退化症及肺炎的102歲男長者,他們均是在離世前被送到瑪麗醫院急症室,並在家人陪伴下離世。他說,有參加兩名長者的追思會,家人均有向他表達謝意,「因為長者臨死前唔使受苦」。
或全港公院推行
陸嘉熙表示瑪麗醫院設有相關系統,紀錄了晚晴照顧計劃的資料,一旦參加計劃的長者被送到急症室,便不會急救,「中國人傳統觀念要死喺醫院,但係急症室嘅環境好混亂,再加埋不斷急救,屋企人同長者好難有安靜時間度過最後一刻」。他表示推行此計劃毋須增加額外醫護人手,故希望可將計劃推廣至港島西醫院及東華三院轄下的安老院舍,甚至在全港公立醫院推行;急症室也可將節省到的資源,運用於其他服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