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內地居民收入快速增長,醫藥業在社會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為加快醫藥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信部等頒佈文件,冀主要基本藥物銷量前20大企業佔市場份額至少80%,並培育逾200個先進醫療設備,冀全面提升行業質素及提高集中度。 記者:陳韻妍
交銀國際認為,政策利好各細節產業的龍頭藥企,建議長期持有中生製藥(1177)及銘源醫療(233)。
交銀薦吸中生銘源
工信部、衞生部及藥監局三部委日前頒佈《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以調整醫藥產業結構為主線,加強自主創新,促進新品種及新技術研發,透過推動跨地區及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來培育大企業,令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佔業界總收入50%以上。
中央除要求顯著提高行業集中度外,亦調整區域結構,東部沿海地區重點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資源消耗低的高科技產品,中西部則作為專業性生產基地,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
出口方面,中央擬擴大製劑在藥品出口比重至20%以上,並增加對歐美日市場的銷售。
以醫藥領域劃分,化學藥方面,中央希望有10個以上的自主藥物可實現產業化,培育20個以上具國際競爭優勢的守利到期新藥;生物技術藥物及中藥領域上,分別培育15個及50個以上的新藥,並促進現代中藥研發及產業化,提高質量控制;醫療器械方面,推進核心部件及關鍵技術國產化,培育200個掌握達國際水平的核心技術及銷售收入逾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先進醫療設備。
首三季中西藥銷售增22%
交銀國際醫藥生物業分析員吳斌表示,醫藥行業長期增長樂觀,加上《意見》反映中央未來將大力支持研發創新型企業,故維持行業「領先」評級,而產業結構調整會淘汰小企,利好各細節產業的龍頭藥企,首仿創新方面有中生製藥,基本藥物生產商有利君(2005)及聯邦制藥(3933),醫療器療有微創(853)及威高(1066)等。
國元證券研究所指,中央的醫藥政策已明顯越趨傾向大型企業,預計在新醫改帶來的機遇下,行業集中度提升會使優質企業受惠雙線增長,即醫藥業加速增長及龍頭企業市佔率增加。
事實上,內地醫藥業增長迅速,首三季中西藥銷售額按年升22.4%至2151億元,當中9月按年增長20.6%。
醫藥股普遍造好
─基本藥物─
聯邦制藥(3933) 昨收報:16.42元 變幅:+2.24%
中國製藥(1093) 昨收報:4.71元 變幅:+1.73%
利君國際(2005) 昨收報:2.67元 變幅:+1.14%
─生物醫藥─
華瀚生物製藥(587) 昨收報:2.89元 變幅:+1.76%
中生製藥(1177) 昨收報:3.18元 變幅:+0.63%
銘源醫藥(233) 昨收報:1.29元 變幅:-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