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昨日繼續顯示調整,不過值得留意是恒指的調整對比亞太區股市來得較大,是近月較罕見的現象,這反映出市場對於人行可能在短期內推出新的收緊貨幣政策開始感到擔憂。
當然,由於內地的貨幣政策不明朗,昨日早上傳出部份銀行被人行要求上調存款準備金比率,令內銀股受壓,從而影響港股表現,後來人行最終落實加準備金率0.5%,明顯昨日已有春光鴨出貨。存款準備金比率調高對內銀股是有影響,但要留意是今年困擾內地銀行的問題不少,其中集資問題就是其一。在今年上半年時,由於金融市場流動性有所下降,因此市場開始擔心,當各內銀股在下半年一同進行供股集資時,到底港股及內地股市是否有能力消化?如今內地及港股成交持續暢旺,這令內銀股集資活動的消化力擔憂因而消失,這其實等同於將內銀股的一大陰影消除。
隨着內地銀行的資本在集資活動後有所加強,這將令內地銀行面對政策轉變時之能力會有所提升,加息或現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內地銀行而言,只屬短期心理問題。
港交所不難見220元
另外,香港交易所(388)昨日公佈第三季業績,雖然較市場預期理想,卻對股市的支持作用不大。由於港交所的業績「透明度」極高,所以股價在過去3個月已隨大市的成交上升,而出現飛升情況,所以業績很難再將港交所股價進一步推高。不過預期未來半年大市的成交仍會維持在800至1000億元,甚至更高水平,所以港交所股價在180元應有龐大支持力,明年見220元不太難。
再者,若內地未來真的炒加息,概念上對保險股很有利。內地保險公司投資收益今年料受惠於A股回暖,相信第4季業績會將此因素反映出來,所以保險股不妨累積。中國平安(2318)昨日反應已有點啟示,中國財險(2328)可以一跟。
陳永陸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