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五都選舉,選情從低迷清淡到高潮迭起,越到後來越精采。中共對台政策不用說,諾獎委員會、劉曉波、奧巴馬、美國期中選舉都成為兩黨競爭的助緣。最近台北地方法院合議庭對陳水扁的二次金改收賄案宣判無罪,又為選情添加了變數。
民進黨聲勢漸扳回
目前,高雄台南仍是綠營穩贏的地盤,台中是藍營佔優勢。藍綠膠着點是北市和新北市。民調顯示,兩黨在這兩個地區不是「五五波」,就是相差一個到兩個百分點,都在誤差範圍內。台北藍營現在也拉出選情告急的警報,總動員的號令已經發出。這在一年前或半年前是難以想像的。那時藍營篤定自信,現在恐怕連砸大錢精心設計的「花博」也救不了。
兩黨政治的鐘擺效應其實早已在悄悄發酵。民進黨的聲勢從阿扁貪污案的最低點逐漸扳回,先是苗栗立委補選,接着台北大安區一席立委補選,然後雲林、台東、台中、桃園、新竹,民進黨一連串的獲勝,可說正式結束了它的衰退周期。民進黨逐漸累積的動能在新主席蔡英文回歸理性務實的路線下,不斷壯大。
相形之下,馬政府領導的藍營,反覆打出的只有一張ECFA牌,寄望中共的善意,但經濟迄今沒甚麼起色,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也難解決。
國民黨受醜聞困擾
人們普遍的印象是馬團隊的施政表現不佳,去年颱風水災期間,馬團隊的救災行動顯得被動,尤其是面對着饑寒苦等的災民,馬英九那一句「我這不是來了嗎?」顯露的是高高在上的領導人對小民的不耐。如果不情願的態度寫在臉上,又從何建立親民形象?藍綠不說,看在中間選民眼裏,會做何感想?
台北大安區的一席立委補選,是因藍營的李慶安多年隱瞞美籍身份,違法詐騙立委薪資案而空出的。國民黨權貴出身的李慶安,靠父蔭從台北市議員幹到立委,嘲諷的是她多年前對台北市府綠營公職人員的美籍案狠批猛打,原來自己一直擁有美籍。案發後她先是傲慢抵賴,最後不得不公開涕淚道歉。但她的演出並不能贏得民眾同情。這對同屬權貴子弟出身的郝龍斌,影響自然不好。郝的市府團隊賣力拚「花博」,卻在開幕前夕爆出貪污案,使他的連任之途也蒙上陰影。
五都選舉是兩年後台灣總統大選前的一次關鍵性選舉。現在就要進入最後的決定時刻了。這次選舉不但是對馬團隊施政的評分,也是對中共對台政策的民意反應。對兩黨政治來說,鐘擺回盪的幅度有多大是關注之所在。漸趨理性成熟的台灣選民,在這次測試中表達的集體心聲,必定會左右馬團隊今後兩年的施政方向。
殷惠敏
文化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