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內銀股呈弱勢宜避開 - 沈振盈

實戰理論:內銀股呈弱勢宜避開 - 沈振盈

雖然這兩天大市似在25000點出現阻力,但市場的情緒仍然頗為樂觀,並將三數百點的調整作為大好的入市良機。
當然,在大牛市之中,逢低買貨是正確的策略,但這並不表示大家可以完全無後顧之憂,瞓身入市。現時不少人會同你講,總之一見指數回落200至300點就瞓身買貨,皆因大家都不相信股市會出現數千點的調整。
當然,若然大家有足夠的實力,兼且捱得起市況的震盪,就算買貴也不是問題。但筆者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很多評論將現時的市況講到近似有贏冇輸,但所持的理據卻簡單到得人驚,兼且將一些背後的隱憂當作不足為道。

博反彈揀落後股

在大牛市中,真正的中期調整,動輒都有3000多點,在2003至2007年的大牛市,每年都會出現一次,但似乎大家只顧眼前的升市而忽略了這鐵一般的事實。當大市急升數千點後,正確的策略是要減磅還是瞓身買到盡?讀者們自己去判斷吧!
每一次調整或跌市前,市場總有藉口令到普羅投資者不再相信將會有調整出現的機會。
去年10月至11月便是一例,若當時買貨,最差的時候捱了4000點,等足一年才可翻身。更慘的是,在大市見底之時,市場情緒又嚇到你低位沽貨,當時嚇你的藉口是熊市來臨,金融海嘯第二波。
大家回想一下,這其實只是在4至5個月前發生的事。
當時筆者何嘗不是力排眾議,叫大家入市買貨!
回說大市,恒指跌至24700點水平似有支持,理論上可以做多一次「狼來了」,甚或抽破25000點後才再調整。內銀股板塊已呈敗象,技術走勢應先於大市見頂,要博反彈也只可揀落後股,不要再博指數股。

沈振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