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開始審議《競爭條例草案》,其間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曾問政府,草擬法例期間有否找顧問公司提供意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透露曾以1,900萬元委託King&Wood律師事務所擔任顧問,但之後沒有人再追問,為何政府要找這間中文名叫金杜的律師事務所?有商界人士對單仁說,這間律師事務所大有來頭,其中一名資深合夥人正是港交所主席、行政會議成員夏佳理。
擁有夏佳理這名縱橫政商界人士坐鎮的金杜律師事務所,是一間香港極為少數熟悉競爭法的律師行,過往政府有關行業競爭顧問工作都委託金杜擔任顧問。
律政署也須找外援
今次政府向外求援撰寫《競爭條例草案》顧問報告,按慣例會找數間公司「格價」,所以不少商界中人有興趣知道,除了金杜之外,政府有沒有找過其他顧問或律師事務所「格價」?還是別無選擇,根本找不到其他熟悉競爭法的本地律師?
這個問題也正是商界一直對訂立競爭法有保留的原因,因為香港根本沒有足夠熟悉競爭法的「本地薑」律師,據聞連律政署為了搞這條法例,也要委託來自外國的「外援」協助草擬法例,政府已預計,日後法例生效之後,政府要成立的競爭法委員會,每年開支高達6,700萬,包括專責處理競爭法的審裁處每年開支1,700萬,暫定開設近11個新職位。
法律專家收費天價
如果政府無法在本地聘請合適法律專才出任這些空缺,大可以向海外以高薪招聘,反正用的是公帑,但日後要面對競爭法仲裁的企業,卻要真金白銀花錢打官司,若熟悉競爭法的「本地薑」供應有限,律師費必定不會便宜,若要找「過江龍」法律專家,收費更可能是天價,最後訂立競爭法的最大得益者,並非消費者,而是法律界。
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