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年經常大量購入美國國庫債券,乃美債重要買家,惟情況漸變,根據《Barron's》資料,今年上半年中國雖然仍購入大約23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及相關資產,但同期亦從海外購入了310億美元的硬資產(HardAssets),市場估計今年全年中國將會購入550億美元的硬資產。基本上,以近期美國大量印銀紙,美元不斷貶值,減少吸納美元資產乃明智之舉,同時減少吸納美國國債,可能亦是中央讓人民幣有較大上升空間的部署。
近年中國購入及投資海外的硬資產,包括石油、能源相關、銅及其他礦產資源等,隨着中國不斷從海外購入硬資產,肯定會令一眾資源產品的價格持續上升,資源股自然水漲船高,尤其是以上游為主的資源類股份,應可作較長線持有。
需求隨核電發展升
歐美市場估計,中央購入海外硬資產的名單,下一站應該是鈾(Uranium),正如剛公佈的「十二.五」規劃,核能將會是內地積極擴充的能源之一,現時國內的核能發電量大約僅為9Gigawatts,而市場預期到2020年將增至120Gigawatts,即較現時大增10多倍,中國對鈾元素的需求肯定會大幅增加。相信中核國際(2302)的母公司中核集團將會受惠,但中核國際的投資價值則平平,反而近年逐步轉型拓展水電和核電設備產品的哈爾濱動力(1133),可能較佳。雖然銀建國際(171)亦與中廣核合作,涉足國內的核電業,但此股炒味太濃,筆者的日籍好友持有銀建多年,至今仍在坐艇。
欲投資鈾,倒不如考慮ETF。歐美投資市場亦察覺未來數年核能的需求將會提升,鈾元素投資價值將會大增,故上周紐約交易所亦推出了一隻鈾的ETF──GlobalXUraniumETF(NYSE:URA),讓投資者可投資鈾元素。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