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睇樓旺場 港人現實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睇樓旺場 港人現實 - 曾淵滄

近日,我在《明報》讀到一位專欄作者陸振球的文章,很有趣,文章內容說上周末公民黨發起「無殼蝸牛」的遊行,只有20人參加,同一時期,數家大地產代理預約「睇樓」的客戶有2571組。
香港人的確很現實,施政報告出爐之前,許多人上街遊行要求打壓樓價,施政報告出爐之後,上街遊行的人少了,「睇樓」的人多了,美國聯儲局的QE2出爐,遊行人數更少至只有20人,「睇樓」的人數則至少5000人。一般上,每一組「睇樓」團至少有兩人,有些更帶同父母、親人一起,還是「睇樓」比遊行實在。
「睇樓」旺場,美聯(1200)自然得益,沒上市的中原早已打鑼打鼓說今年他們的經紀分花紅創紀錄,美聯與中原的市場佔有率在伯仲之間,中原賺大錢,美聯不該不賺錢,目前,美聯PE只有9倍。
QE2推出後,全球經濟學家都在辯論QE2到底有沒有效果,經濟學界有一個笑話,那就是「10個經濟學家有11種見解」。三國時代,曹丕說「文人相輕」,但是,經濟學家更加相輕,每一名經濟學家都認為別人是錯的。

經濟現實比想像複雜

實際上經濟現實是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許多,很多人認為QE2不會有效果,因為QE1沒有改善美國的失業率。
美國失業率沒有改善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絕不是QE1、QE2可以輕易解釋。2009年3月28日QE1出爐,但是從2010年開始,美國聯儲局已靜靜地回收QE1發出的鈔票而沒有再注入市場,換言之,奧巴馬從2010年初開始已靜靜地「退市」,為甚麼「退市」?因為他看到QE1成功地救活了金融機構,看到高盛高層大發花紅,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他想學他的師兄克林頓「先打壓後放水」的政策,1993年克林頓上任時,美國經濟正開始復蘇,1994年初,克林頓就要求聯儲局加息,不停的加,加足整個1994年,把股市、經濟冷卻下來,到1995年才再度減息,把股市、經濟推上去,1996年總統選舉,克林頓成功連任。
歷史會不會原封不動的重演?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