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濟毀文化慘過文革

為經濟毀文化慘過文革

【本報訊】中文大學與廣州中山大學合辦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昨日揭幕,將研究內地未發展地區的人文歷史。該中心主任科大衞(DavidFaure)指出,目前內地經濟發展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的破壞,比十年文化大革命還要嚴重,估計下一代人將無緣再目睹明清兩朝的社會殘影,「再過三十年(社會)唔係咁樣」。

「古蹟地基都鏟埋」

該中心是本港首個人文科學領域的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讓兩地學者推進研究中國歷史,現研究華中和雲南等地資料。
科大衞表示,研究很有逼切性,因每當鄉村有道路連接大城市,「馬上會見到新屋,有經濟發展,居民生活就會改變」。他指出,文革時很多文獻和古蹟都遭受破壞,「古雕刻(肖像)俾人去除個頭,但建築物仲喺度;今日經濟發展,連古蹟地基都鏟埋」。
他認為,即使古建築得以保留,但不等於保留了歷史,過去常有遲來一步的情況,「你要趁仲有人用、仲係生活一部份時就要記錄」。他舉深圳為例,指由於發展前沒有作深入記錄,「家冇(資料)囉,係有幾個碑仲喺處,但啲鄉村唔知去咗邊;好彩新界未發展前,我哋做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