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沒有地域可阻隔。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位於赤柱的聖士提反書院遭日軍佔領,改為戰俘營,俘虜部份駐港盟軍及醫務人員,且展開一場大屠殺。其中一名加拿大軍人倖存,堅持到抗戰勝利的一刻,「外公於我而言,值得引以為傲」。年屆60歲的孫兒來港談感受,他是加拿大聯邦國庫局長及亞太門戶部長戴國衛(StockwellDay)。
逾百傷兵及醫護被殺
戴國衛從沒見過外公,對在天國親人的認識全來自母親,記憶是模糊而紛亂,從歷史中拼湊而成。他記得,母親曾給他一封外公親筆寫的信箋,信上只寫了幾個字,"Everythingisfine(一切安好)",簡單的報個平安,因時值戰亂,不能涉及戰爭的敏感字眼,寥寥數字的家書已經很好了,「就好像我們現時用的Twitter」,他笑說。
二次世界大戰時,戴國衛的外公是加拿大駐港軍人,與其他盟軍一同在建成十多年的赤柱聖士提反書院把關,「我母親也是在這間書院畢業」。學校現在平靜安然,當時卻是位處戰爭最前線,1941年12月日軍大舉入侵香港,書院禮堂被盟軍徵作臨時緊急軍事醫院,照料大批來自加拿大、英國及印度等地的傷兵。
聖誕夜,日軍在香港開展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血腥歲月,且攻佔聖士提反書院進行屠殺,最少逾百名傷兵及醫務人員遭殺害。日軍把書院改作戰俘營,戴國衛的外公雖避過屠殺,但淪為戰俘,在營房捱至抗戰結束,最後在醫院逝去,「這是一段悲慘的歷史」,戴國衛昨日說,「但也讓我感到自豪」,因對他而言,外公不但守衞香港、對抗日軍,也讓他的家族延續下去。
去年4月設紀念牌匾
戴國衛昨重臨聖士提反書院,對這個他母親曾念書、外公曾抗戰的地方,既陌生又熟悉。他第二次造訪了,去年4月,他代表加拿大政府訪港,並在書院設立紀念牌匾,追思受戰火洗禮的軍人。牌匾揭幕當日,他出席完會議後趕往書院,在車上他致電給母親,「我正前往探望外公」,慎終追遠,原來他從加拿大已啟程。
戴國衛在加拿大身居要職,曾任公共安全部長、國際貿易部長,是政壇明日之星,作風平易近人。昨日他送給書院一套名為《HeroesRemember》的影碟,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港駐守加拿大軍人的訪問。他教導學生要從歷史中學習,也正如他一樣,從歷史中認識令他引以為傲的外公。
記者 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