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之復辟舊制】【本報綜合報道】世銀行長佐利克昨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呼籲各經濟大國領袖在本周四南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峯會上,考慮重新建構環球金本位制度,以應對國際間面對的貨幣問題。佐利克的呼籲,反映貨幣問題成各國要解決的重要議題。
他指出,此貨幣系統「需要包括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以及一個開放資本賬和邁向國際化的人民幣,亦應考慮將黃金引入在內,作為市場對通脹、通縮以及未來貨幣價值的一個國際參考點。」佐利克或許已料到他的提議會惹起很大爭議,不忘為自己辯護,指金本位制度或許有點過時,但現時很多人已把黃金視為「另類貨幣資產」。
促G7挺發展中國家經濟
佐利克文中指出,本周舉行的G20領袖峯會是對國際間合作的一次考驗。他認為在G20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國家,不單止要平衡需求來刺激經濟增長,更要在結構改革上達共識。他舉例說,中美兩大國可透過達成互惠的協議,令環球經濟繼續增長。例如中國若同意放寬人民幣滙率波幅,美國將承諾停止一些針鋒相對的貿易動作,更好一點的更會開放部份市場與中國貿易等。
他又指,七大工業國(G7)領袖應採取新措施,以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並要承諾若非出現特殊情況,不得操控本國貨幣。
特里謝:貨幣戰非議題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Trichet)出席國際清算銀行(BIS)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的行長會議時表示,各央行行長沒有討論金本位制度。
當被問到對佐利克重建金本位制度的看法時,他則表示沒有特別意見。他續指,貨幣戰爭議題亦不在討論議程上,並指所有與會行長都表示他們沒有追求弱貨幣政策。
提出重返金本位制度,佐利克並非第一人。然而,很多官員及經濟師對此都不以為然,指若貨幣要重新與黃金掛鈎,將會導致非常緊縮的貨幣政策,當出現經濟危機時,國家不可能透過放寬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及令失業率下降。
美國前總統尼克遜於1971年宣佈取消金本位制度,美元自此不再於黃金掛鈎,而美元也因此成為國際間的儲備貨幣。
金本位制發展過程
‧1900年:美國正式實行金本位制,至1919年首次世界大戰後暫停
‧1944年:為加強戰後各國經濟合作,布雷頓森林會議決定將國際貨幣系統建立在黃金固定的交換標準上,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美元與黃金掛鈎,每盎斯黃金價格固定為35美元
‧1971年:美宣佈停止美元與黃金兌換,布雷頓森林體系終結,美元成國際儲備貨幣,並將官方金價上調至每盎斯38美元
‧1973年:沽空美元嚴重,最終各國貨幣可在不理會金價下,與美元自由兌換
‧1978年:金價上漲,美國國會決定取消黃金官方價格,各國可自由買賣
‧1980年:金價於1月21日即市升至870美元歷史高位
‧1999年:歐元面世,歐央行15%儲備為黃金,以支持歐元
‧2010年:美國聯儲局兩次推量化寬鬆,金價升至1398.6美元歷史新高。國際貿易失衡令貨幣議題受關注。世銀籲G20研新金本位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