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家樂扣減員工飯鐘觸怒全城,大家樂集團最終撤回安排。主席陳裕光昨日首度開腔回應,稱原意是想循序漸進,將集團7,000名員工薪酬,逐步增至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減少一步到位的陣痛,不料推出時機不當,他願負全責。但他說,事件令他感到「政治赤裸裸在眼前」,但他「晚晚瞓得着」,又預期推行最低工資後,快餐行業未來會有「整頓期」。
陳裕光昨會見傳媒,表示早前不在港,加上他身兼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大家樂日常運作交管理層打理,他不太過問細節,但曾向管理層下達循序漸進將7,000名低薪員工的時薪,逐步增至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減低一步到位的陣痛。大家樂早前宣佈扣飯鐘同時加時薪2至3.5元,集團額外增加40萬元開支,但若進一步將員工加薪至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以28元時薪為例,額外開支達1.2億元;他以此印證扣飯鐘原意不是要剝削員工,所以他「晚晚瞓得着」。
不過,他承認處理風波方面集團有閃失,「係推出嘅時機係咪適合呢?」事件中管理層的表達手法也受批評,他說會加強管理層這方面的訓練。他認為,事件也反映原來大家樂在很多人心目中具行業地位;目前大家樂佔快餐市場25%,是龍頭。
陳裕光稱,上星期五他「腦中有撤回決定的想法」,翌日上午親自拍板,並在出新聞稿前一小時通知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
承認面對招聘困難
他表示,風波期間公司面對招聘困難,因年底是招聘高峯,需大量兼職員工應付聖誕及農曆年檔期,以大家樂每月10%流失率,預算聘請千人。他指快餐行業成本最大部份來自食材,佔28%,其次是人工佔22%,租金佔15%;近月食材已加價5%。
他預期快餐業因推行最低工資,會出現整頓期,大家樂也會多用機器代替人手。他又認為目前不是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以飯鐘錢為例,部份同行有薪部份沒有,日後推最低工資,工時的定義須搞清楚。他重申集團「三不政策」:不帶頭加價、不裁員、不減員工免費膳食待遇。
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組織幹事胡穗珊直斥陳的說法無理,認為大家樂是特意於最低工資水平公佈前先扣飯鐘。她指陳在官方架構影響政府決定才是將事件政治化,「佢根本喺度抹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