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業界一直倡議在司機座位背後加裝膠板保障安全,近年則流行安裝結合GPS衞星定位儀和監察鏡頭的「救命鐘」系統。有關設計已通過運輸署、警方和私隱專員公署要求,但至今未普及,業界指關鍵是誰人付鈔。
內地以至歐美多國從前都流行在的士內加裝「膠板」甚至「鐵籠」保護司機,但隨着科技日新月異,世界潮流是安裝「救命鐘」系統。內地多個大城市以至鄰近香港的澳門,都已全面在的士安裝「救命鐘」,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永久榮譽會長郭志標說:「家內地的士新車都冇晒膠板,因為影響社會形象。」
盼政府出資助推廣
香港市面有多套「救命鐘」系統,大部份按月收費,150元至300元不等。郭志標推廣的一套,車頭和車尾各有一個監察鏡頭,朝車廂外拍攝,「私隱專員公署話影外邊唔犯法,而且影外邊已經可以影低上車個人嘅樣,有乜事都可以追究」。系統還包括衞星定位功能,司機只要按「救命鐘」,保安中心即知道司機位置。
的士媒體公司MotionPower轄下有超過700部的士安裝「救命鐘」系統,董事總經理郭志平形容:「家幾乎每晚都有司機俾醉酒乘客滋擾,要按鐘求救。」不過,全港超過1.8萬部的士,只有少於十分一有「救命鐘」。聯泰車行主席林先生解釋:「有啲車主你要佢出少少錢好似割咗佢忽肉咁。」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則說:「司機今日揸呢部車,聽日揸另一部車,唔通架架車都係佢交錢?」業界認為除非政府斥資協助起步,否則「救命鐘」難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