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政府之成為跛腳鴨政府,已成定論,它一敗於堆填區擴展的被否決,再敗於對資產泡沫的一籌莫展,三敗於關愛基金的成為箭靶……,若論特區政府的敗績,真的是罄竹難書,但有一樣施政卻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看官必定猜中,那就是政改的本地立法。
回想當日特區政府推銷這個鳥籠政改,因為泛民擁有否決權,所以一直處於捱打狀態,起錨行動更令管治班子醜態百出,余曾辯則凸顯曾班子的方寸大亂以致忘記了曾蔭權從來不是口舌便給的人。但溫和民主派,尤其是民主黨的繞過特區政府和共產黨私下協議,才通過了政改方案。
當時已經有很多評論認為民主黨為我們開了一張空白支票,因為之後的政改本地立法是只須要簡單多數票就能通過,這些所有的預期都絕不意外地一一實現:區議員委任制還會繼續一段長時間,立法會的超級區議員議席門檻超高,經費上限達天文數字的六百萬元。而已經變身為準建制派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強調門檻和經費都是他的預料之中,並不太高。筆者不是何先生肚裏的蛔蟲,不知他說的是不是真心話,只能說不敢苟同,但對於區議會委任制的保留,民主黨就百辭莫辯,因為何俊仁你萬不能說你能容忍這個委任制延長下去吧!這個延長委任制絕對是民主黨當日匆匆通過政改的後遺症,換句話說,是民主黨成功爭取委任制留下的。
回頭再說一說超級區議員議席的門檻,政府說是史上最低的,但我卻說它是史上最高,此話怎講?每一個區議員都是由選民選出的,而每個區議員平均獲票有一千,這即是說,十五個區議員代表着萬多個市民的授權,這樣的提名門檻比立法會的其他任何一個議席都要高。至於經費,何俊仁說上限不是問題,並指自己在參選新界西議席就只用了七十多萬元。照何先生的意思,經費上限其實完全不需定,因為窮有窮贏,但事實卻是,即使最克己,在這麼大的選區要做一個競選活動,三數百萬元是少不了的,政府最多資助一半,即是說起碼要自掏腰包百多萬元。以一票十二元計,需要拿到十多萬票才能取回這百多萬元,這也是十分困難的。其實社會上也有不少提議以解決經費過高的問題,如提高資助,容許使用電子媒體宣傳等等。一般來說,若資助增加,和增加電子媒體的曝光率,是有機會吸引更多只為曝光的人參選的。但因為這個超級區議員選舉設有這樣高的門檻,這些人根本不能拿到入場券,所以絕對不是問題,政府不這樣做,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了。
數日前林瑞麟舌戰眾議員,連保皇黨也不放過,正正因為他知道保皇黨是不敢在政改中造次的。環顧各局長中,現在就只有瑞麟局長可以趾高氣揚了。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