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監規管銀保業務險企員工禁駐銀行銷售

中銀監規管銀保業務
險企員工禁駐銀行銷售

【本報訊】就在銀行全面展開銀保混業經營之際,中銀監向銀保業務進行整頓,勒令商業銀行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產品、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混淆銷售;不得將保險產品收益與這些產品簡單類比;不得誇大保險產品收益等,同時,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要今年年底前執行。

中銀監出招規管銀保業務,據中銀監發言人蘇薪茗解釋稱,中銀監此前受理過很多投訴,調查發現,保險公司派駐銀行網點的部份銷售人員,存在學歷比較低、流動性比較高、投訴比較多等問題。

銀保收入勢大減

據悉,今年6月,中監會已聯合保監會做過調研,個別地方銀保管道銷售佔當地保險銷售比重已達40%甚至更高,但在銷售過程中,亦出現保險產品與儲蓄產品混淆銷售、誇大保險產品收益等現象,消費者權益受損。
中銀監向各商業銀行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銀行界指,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的規定,對以駐點銷售為主的保險公司業務可能帶來一定衝擊。「駐點銷售」就是由保險公司派銀保專管員在銀行網點營業大廳進行行銷活動,是目前銀保管道的主要銷售模式。如果銀監會嚴格執行此規定,加上每家網點合作的保險公司原則下不可超過三家,勢必對現有的銀保銷售模式造成很大的衝擊,短期內會直接影響各公司的銀保管道保費收入。
銀保業務是銀行和保險公司近年來一大增收管道。根據行業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壽險全行業原保費收入826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逾32%,其中50%以上的保費收入由銀保管道貢獻。

建行被指誤導存戶

《通知》要求銀行應如實向客戶告知保險產品的猶豫期、保險責任、電話回訪、費用扣除、退保費用等。同時強調商業銀行開展代理保險業務,應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充份保護客戶利益,應向客戶充份揭示保險產品特點、屬性和風險,不得誤導客戶。
《新華網》昨日刊登一篇以建設銀行(939)儲戶存單變成保險單,存滿5年才能支取為題文章,內容報道一個家住泰山新村的女存戶前往建行存款,銀行職員向她介紹一種新的存款方式,該女存戶在5年內每年存入一萬元時,可獲得利息比定息多,銀行職員對女存戶指存款隨時可取,不過,事實並非如此。《新華網》記者指,建行並非唯一誤導存戶的銀行,南京不少銀行亦有類似推銷手法。

銀監整頓銀保業務

‧商業銀行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產品、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混淆銷售
‧不得將保險產品收益與這些產品簡單類比
‧不得誇大保險產品收益
‧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今年年底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