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指出,以美日為首的發達國家,明年融資需求將超越10萬億美元(逾78萬億港元),金額較今年還多7%。IMF警告,一旦爆發債務危機將難以收拾,因為金融海嘯爆發時,銀行業尚且有政府作後盾,若今次輪到政府本身出現財政問題,各國政府便勢難自救。
據IMF報告指出,以美日為首的15個主要發達國家,為償還到期債務以及填補財政赤字的鴻溝,明年的融資需求將較今年上升7%至10.2萬億美元(約79.6萬億港元),金額佔發達國家綜合國內生產總值(GDP)27%,其中美國及日本貸款額便佔整體融資需求的73.5%。
美日財政債務堪憂
事實上,美日兩國財政及債務狀況的確堪憂。日本來年需集資3.3萬億美元,金額相當於GDP的六成;美國貸款額更高達4.2萬億美元,金額亦等於27.8%的GDP;相比起爆發債務危機的希臘,明年融資金額僅及美國的1.6%,借款規模佔GDP只有23.8%,較美國還要低4個百分點。
美國之所以至今仍未爆發債務危機,實有賴美元的主要儲備貨幣地位,以及美債兼備資金避風港的身份。此外,銀行業受制於更嚴格金融業監管條例,增加對較安全資產的需求,以及美國家庭繼續去槓桿化推高儲蓄率,亦為美債價格帶來支持。至於另一邊廂的日本,亦因本土投資者的支持而未發生融資問題。雖然如此,若發達國家繼續大舉發債,其國債孳息率最終難免抽升。
美國近期聯同其他發達國家對中國政府施壓,要求對方讓人民幣大幅升值,亦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反效果,令美國債務問題惡化。專家指出,中國現時為美債最大持有人,若人民幣大幅升值,中國政府對美債需求自然下降,對美債價格會構成負面影響。
經濟仍弱 削赤如走鋼線
IMF又指出,一眾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勢頭仍脆弱,故現時推出削赤計劃如走鋼線。但另一方面,投資者卻很有可能對發達國家的債市卻步。銀行業於金融海嘯時期,尚且有國家作後盾出資打救,若政府自身爆發危機,則再難望有人可以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