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丁練長跑有秘笈

新丁練長跑有秘笈

【本報訊】跑步雖可消脂,體胖者應適可而止。年度渣打馬拉松三個多月後舉行,不少新丁已備戰。有康復治療專家指,跑手每跑一步,下肢需承受三倍體重壓力,肥胖者傷害更甚,輕則肌肉勞損,重則傷膝蓋,建議長跑新手先練游水及單車,鍛煉心肺功能和強健肌肉,再交替性跑步,減少傷患。
記者:王家文

理工大學康復治療學系副教授楊世模指,初次參賽或平日較少運動的選手,易出現後發性肌肉痠痛,「跟疲勞唔同,即時唔會覺得累,到第二日或48小時後,肌肉會特別痠痛」。

可採「十加一」式訓練

長跑最易令下肢肌肉勞損,楊世模說,跑手每跑一步,身體要承受三倍體重,「如跑一公里,每隻腳要跑500步,再乘3倍,壓力幾大可想得到」。他指出,肥胖及肌肉較弱的選手,下肢肌肉和膝蓋的負荷更重,建議這類體格的選手,先以踩單車、游水作訓練,待身體機能有改善才練習跑步。
兼任健康舞導師15年的伍小姐今年首次參加10公里賽事,最近兩星期開始練跑。她雖有運動根底,但也需勤做健身加強下肢肌肉,「跳健康舞要用全身肌肉,而跑步就集中雙腳,初時會覺得腳部肌肉痠痛,唔係好習慣」。
楊世模解釋,女性盆骨較大,膝蓋承受較多重量;相反,男性講求速度,跑步時常以腳掌落地,故腳踭的筋腱受損較多。
楊世模建議首次參賽訓練要循序漸進,可採「十加一」方法,即每次加10%,如首周跑步3公里,下周則不多於3.3公里,逐步加操。他說,長跑竅門是「呼吸」,應一吐一納,以呼吸控制跑步節奏,「好多人只係吸,驚死唔夠氣」。長跑首一公里最辛苦,當氧氣走遍全身,給肌肉足夠的氧份便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