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訪問中信證券攻內需環保股

基金訪問
中信證券攻內需環保股

要炒中國概念股,必先通曉國策。內地最大證券商之一中信證券的香港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旗下資產管理旗艦中信證券國際投資的基金經理賴子健,在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為了將來投資「鋪兵排陣」,他日前專門走訪北京相關部門,向官員「摸底探風」。

官員憂中國「拉美化」

賴子健透露,打擊通脹已成當下中央最關心議題。他表示,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令熱錢湧入中港等地區,使中國政策方向改變,「經濟增長還是處於高位,但人行字眼已經發生變化,政策已經轉向。貨幣政策由適當寬鬆轉為正常化。」
他續表示,現時內地部份同行或官員,十分擔憂中國出現「拉美化」。「拉美化」是指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拉美堪比今日的中國,為新興市場的佼佼者,巴西和墨西哥的經濟更是將7%至10%的經濟增長率維持了近25年。但80年代後,債務危機打擊了該區域,令當地迅猛增長出現長期停頓。賴子健說,因有前車之鑑,所以中央防範風險的思路不變,對貨幣供應、流通,都不會像以前那樣寬鬆,樓市調控也會繼續。
分析「十二五」規劃期間投資策略,賴子健認為,「結構調整」將是國家政策最大方向,明年投資策略將看重消費、環保、醫療行業(見表),內銀、內房則需審慎對待。
他表示,早前公佈「十二.五」規劃,並未對經濟增長作硬性指標,反強調結構轉型,故未來中央重點強調消費增長、環保節能。
以消費為例,他認為,內地大搞收入分配改革,投資者可看重「消費升級」概念。他說,居民收入提高,以前沿海居民,可能會買多些奢侈品等高端商品;二三線城市居民則向沿海城市靠攏。
除工業升級、節能減排等概念,醫療行業亦可看重。他說,隨着內地醫療改革、內地居民收入增多,相信對醫療需求也會提高。現時本港醫療股所佔市值比例還是很低,料有越來越多的醫療企業前來上市。「中國還沒有一家像樣的大型藥企……所以我們會比較關注藥企併購方面的機會。」

增長模式單調慎選內銀

賴子健對內銀板塊保持中性看法。他認為現時內銀增長模式太依賴息差和貸款增長,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前提下,新興業務能不能成長,還要再觀察。他看好銀行混業經營,相信未來綜合性經營銀行能「走前一步」。
至於選股,政策、公司基本面、同業比較及估值是否合理,是他揀股的不二法則。賴子健笑言,揀股能力,好多人都有,但是否有足夠信心,在波動時候持有股票,那是能力啦。要掌握公司,必須由上而下了解行業,賴子健除了走訪監管行業的相關部門,拜訪公司外,更要造訪業內行家,全面了解行業。
中信證券國際上周在港發行一隻投資於香港上市的中港股票基金──香港龍頭基金。
記者 應毓華

中信證券國際投資今年投資策略

─消費─
‧受惠於品牌效應的快速消費品,如日常飲料
‧高端奢侈消費品,如高端汽車、品牌服飾
‧於相對分散的行業中擴大市場份額者,如超市百貨、肉食加工

─工業─
‧受惠於國策扶持的新興行業,如新能源、新物料
‧高附加值產品,具自主研發能力,如鐵路設備、電訊設備、汽車零部件
‧高門檻的細分行業領跑者

─公用事業─
‧受惠於城鎮化發展的公用事業,如燃氣管道
‧受惠於國策扶持的環保事業,如污水處理、垃圾回收處理
‧受惠於國策扶持的新能源開發,如核電、風電、太陽能

─其他─
‧金融:金融服務創新、拓寬投資渠道、離岸人民幣業務
‧醫療:醫療改革、擴大醫療保貼、醫療設備替代進口、品牌補健產品
‧科技:互聯網業務創新,智能電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