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男搞革命 石墨烯未來報告

黐男搞革命 石墨烯未來報告

超薄、透明,甚至可以捲得埋的輕觸式隨身超級量子電腦,是近日科幻新聞片中最性感的未來世界。背後大英雄正是在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中一舉成名的石墨烯(Graphene),而它貴過黃金,更掀起了一次全球淘金熱。但它是甚麼呢?

記者:馮敏兒
攝影:陳陶鈞

何謂石墨烯?

石墨烯其實很簡單,就算在時下的教科書內,你也可以找到一個由六邊形如蜂巢的碳分子圖案,那單層原子組成的一片就是石墨烯。它的近親鑽石,則是三維六邊形的立體結構,所以最硬。石墨烯是從石墨分離出來的,一塊石墨是一堆石墨烯,黑色,但分離出來的石墨烯卻是透明的,其物理特性與石墨亦很不同。單層的石墨烯的拉力指數比鋼鐵還要硬,針也不易穿透,但片與片之間的拉力很弱,還不能像鋼般可以溶成一大塊。

■在石墨烯未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巨星前,這超薄觸控屏幕已經以概念產品之姿態問世。

■只有一層碳原子的碳或石墨的存在就是「石墨烯」。

■從石墨烯得出來的不同原子排列組合。

港產石墨烯

曾遠康博士指理工大學的石墨烯研究,現時由應用物理學系、紡織及製衣學系約四名教授及講師負責。紡織及製衣學系的助理教授鄭子劍,用納米技術製造「港產」石墨烯。而應用物理系助理教授嚴鋒,則研究以石墨烯製造晶體管,取代矽用於測量,並已成功做出石墨烯晶體管,還發表了論文。

■石墨是工業重要材料,電池、燈、潤滑劑以及夠晒黑做鉛筆。

■皇后戲院的35毫米碳弧燈電影放影機,就是利用石墨條產生電源光源,睇電影都要靠石墨。

一支鉛筆 改變世界

石墨烯製成的晶體,運算速度可較矽晶體快達2.5倍,矽(silicon)可以收檔,今天輪到石墨烯上場。因為定居英國的科學家海姆(AndreGeim)和諾沃蕭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是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而他倆的得獎原因竟然是用膠紙,把鉛筆表面的石墨「黐」下來,從而發現了史上第一個可以獨立存在的單層碳原子薄膜,它就是石墨烯。他倆證明了科學家們搵足一世紀都搵唔到的石墨烯,的確存在,而且還有改變世界的大能。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講師曾遠康博士話,「在他們之前的發現,都不能稱作石墨烯,只能稱作AfewlayerGraphene(多層石墨烯)!」

■海姆(左)與諾沃蕭洛夫師徒因為04年驗證了石墨烯的存在,而獲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用膠紙黐出鉛筆上的石墨,得獎就係咁簡單!

■一片可屈曲的超薄石墨烯電極。

後現代淘金熱

「一切有關石墨烯的爆炸性研究,都是這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2004年的發現之後發生的。」曾遠康博士指出,從石墨裏獨立出石墨烯,就如青銅器時代的「青銅」裏發現了新材料「銅」,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就不停拿它來做各種實驗,以地水火風攻之,觀其反應,就看它可以有多大的超級能耐。「從純物理角度,二維單層原子物質的存在其實很少,黃金是少數例外,一塊薄到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黃金箔,當年已經為我們對原子的了解帶來重大突破,成就了古典物理學的根據。現在比它更細的石墨烯,另一個二維的物質的面世,亦會引領我們更了解量子力學。它那超高的導電性能,或超低電阻,用傳統物理學是解釋不來的,你一定要用量子力學才可以解釋。科學家的最大苦惱,就是想得出,但無法證明,而石墨烯的發現則帶來無數希望。」

■現在全球有無數科學家都正在努力進行「種石墨烯」魔法,誰先跑出,誰就發達。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講師曾遠康博士,曾經是石墨烯之父諾沃蕭洛夫的同事。

超快脈衝激光刀

09年新加坡發現了一個現象,可以用來製造Super級──超快脈衝激光器,曾遠康博士就是研究這一領域。「因為石墨烯的波長頻寬很闊,與其他物料不同,它對很多光都有反應。而石墨烯的能譜,就如兩個尖對尖的圓錐體,各種波長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都會吸收,比起從前某一工業材料只適合用於某一波段,現在我們則只需要一種材料──石墨烯,就可以應用於不同顏色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對於激光,石墨烯就如一個勁快的開闢器,從而製造出超短脈衝的激光。就在這種高速開關中,令到激光中的熱能,還未傳開去,光源已經消失,因為傳熱需要時間。所以當你用傳統的激光刀切割人體組織,我們通常會發現切割四周的組織會被煮熟,但石墨烯令極短脈衝激光成為可能,容許我們把很多的能量,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來,但又能在波及無辜前收火。」
石墨烯還有一種「非線性效用」,就是可以改變光的波長,一進一出之間,改變顏色,例如由紅變綠,而不同顏色各有功能。不過激光也是一種武器,曾遠康博士話,假如有一日發生激光戰爭,戴上一個石墨烯眼罩就可以反射激光。

■幻想中的石墨烯超多功能,這件「超智能戰衣」,可以變色、上網、睇電影。

■相中夾着的就是一片石墨烯,正在激光器中進行曾遠康博士的Super超快脈衝激光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