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加東減」難獲認同

「紅加東減」難獲認同

【本報訊】政府認為透過「紅加東減」方案,可紓緩紅隧多年來的塞車問題,但被外界批評不切實際,認為即使紅隧加五元及東隧減五元,也未必可達致分流作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認為當局回購東隧及西隧才可紓緩紅隧塞車情況;運輸業界矛頭就指向收費最高的西隧,要求西隧減價以吸引車流。

建議電子道路收費

《城市論壇》昨討論紅隧加價及東隧減價影響。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鄭家富稱,解決紅隧塞車最好方法就是回購東隧及西隧,再由政府制訂三條過海隧道價格,「如果西隧可以減價,效果就好好多,但問題係家減唔到。」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權益主任杜燊棠說,西隧收費貴是紅隧塞車原因之一,他指的士過西隧收45元,行紅隧只收15元,「咁嘅價錢,係司機都會行紅隧啦。」他相信如西隧肯減價,每日數以千架次的士會改行西隧,大大減輕紅隧負擔。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相信,「紅加東減」只可暫時紓緩紅隧塞車情況,長遠而言應在中環、銅鑼灣及灣仔實行電子道路收費,方可解決隧道塞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