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0月,政經新聞熱鬧非常︰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釣魚島撞船事件錄影外洩、中國不滿劉曉波獲頒和平獎,要求外國使節杯葛頒獎禮,以及中美元首繼續為「共管」全球各自展開「政經戰略」之旅。
中美「政經戰略」之旅漫長,國與國之間各有所需,例如釣魚島撞船事件凸顯日本內部矛盾,中國擺出半步不讓姿態。當然,有錢的不一定是贏家,日本十分明白沒有美國做後盾,或更糟糕,中、美、日彼此制衡的關係,相信好戲連場。
不過,全人類最關心的相信是QE2,QE2凸顯已發展國家與新興國家矛盾,資金「西向東流」更大勢已成。此刻,有錢人為保值增值煩憂,忙於盤算資金應投放在哪些資產,窮人依舊無奈,期望溫飽的穀呀、麥呀等食品,不要再被熱錢炒高,在這個大時代,各國政府為國民能做的,只是保住供應,穩定物價。
QE2大力放水食物危機升溫
這話題,中國正面對嚴厲挑戰。發改委上周公佈10月份36個城市共31個產品統計數據,與9月份相比,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佔統計總品種的80%,絕大部份食品價格的升勢,一定程度上是與熱錢有關。不過,此非中國獨有。
英國尼爾森商店物價指數顯示,英國食品價格10月漲幅達4.4%,創下15個月來最高紀錄,英國人到超市購物,要算得清楚。在韓國,不少家庭主婦暫且放下信奉「身土不二」原則,泡菜不一定親手醃製,並開始購買便宜的進口白菜。
人行行長周小川上周五指,美QE2對全球產生副作用,小民相信,周行長指的副作用,應包括正在升級的食物危機,小民每次看到涉及食品的商品價格創新高,倍感不安。中國本周將公佈一系列重要經濟數據,當中包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屆時美國QE2加上中國CPI,會加速熱錢「東來」,透過加息等手段控制商品價格,預料再成為市場焦點。
糧食局急出招杜絕炒賣
對於控制價格,內地傳媒指包括發改委在內的多個部委,正就糧食價格和工業原料價格聯合制訂相關價格控漲措施,其中不離政策補貼。政策未出台先放風,目的應是暫且借口術遏商品價升勢吧!
要杜絕炒賣,就要找源頭,擒炒王。國家糧食局上周發佈《關於開展2010年秋糧收購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公佈六大措施整肅糧食收購市場。小民想指出,秋糧收購監督檢查是每年例行工作,今年提早1個月進行,應與熱錢瞄準食品有關,糧食局提高警覺,值得讚揚。
有讚亦有彈,糧食局點名批評國務院直屬企業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違反從事與儲備吞吐輪換(指儲備糧的收購、拋售以及推陳儲新)直接相關業務以外的其他商業經營活動,要加以制止,責令改正,予以警告。
糧食局夠膽點名批評,但未有詳列罪行,更重要是今年9月4日,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文整肅中儲糧政策性糧食出庫問題。即中儲糧是再犯,要整治,須先確立威信。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