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老年癡呆症的關注日益增加,但「癡呆症」常常引起誤解,反應慢或記憶力衰退被標籤為癡呆,令許多患者在患病初期諱疾忌醫。為了更準確描述病況,關注團體倡議將老年癡呆症改名為「腦退化症」。
社聯長者服務總主任陳文宜表示,腦退化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到影響,部份患者同時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本地研究顯示,每十位65歲或以上人士中,便有一位患上此病。年紀越大,患病機會越高,例如80歲以上的發病率達20%,而85歲以上的發病率更高達30%。隨着香港人口老化急速,預計到2033年,全港有28萬位長者患上腦退化症。
藉訓練可改善記憶力
腦退化症不但影響長者生活,對其家人、公共醫療,以至社會服務系統都有深遠影響。為了讓公眾進一步了解腦退化症,社聯將藉着今年「長者日」,於11月中舉辦「長者日2010護老秘訣座談會」,介紹腦退化症的早期檢測及照顧技巧。陳文宜稱,雖然暫時未有根治腦退化症的方法,但透過訓練,有助改善早期患者的記憶力和減輕病徵。
「生活存關愛」逢星期二晚上8時至
8時30分於港台第五台播出
網頁: http://rthk.hk/rthk/radio5/lifeis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