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無論去到那裏,身邊總有幾個咬着唇埋頭苦幹手指在個簿簿的小盒上不斷推來推去的人,比劃比劃篤篤篤,一邊瘋狂聯繫,一邊積極自絕於世。上社交網發微博打短訊疑似社交,偏偏眼不見耳不聞口不語與肉體方圓十呎人和事形同絕交。
出席率要重新定義了。60%出席,40%精神在手機上,算不算有到?肉體出席從來不代表一切,不可能代表一切。在床上,70%人在意在,30%心不在焉在收短訊發微博大有人在,奇景分身得暇一邊共赴巫山一邊單手facebook,絕技情到激時「五yes齊發」!與所有朋友分享那一闋翻雲覆雨的動地驚天;在飯桌,六個人應該有九部手機兩部iPad,出席率因人而異,但一個人有兩部智能手機一部iPad的那個出席率肯定最多十巴仙,九成心神已化入電子世界打機上網看短片食不知味;在會議室,幾多人坐在其中大腿上桌子下一機在手另一個天空,眼望PowerPoint手指也在手機極樂地powerpoint,出席率不是負也是零。
今時今日掉了身份證不重要,掉了手機就大隻鑊了,那不單是我們的視聽資娛,公事私務理財談情聽歌拍照記事盡在其中,那幾乎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比身份證更加是我們的身份證明存活憑據:照片、戀人絮語、工作點滴、生活厚薄,每日透過網絡在堆積在編織一個「我」。手機加上網絡,我X故我在。X=text(發短訊),tweet(玩微博),facebook(上面書活動)等。非常哲學性的存在意識。
但人人的生活從此變成了一場表演,給人看,也看人。人人都成了小型公眾人物,甚至不必那15分鐘成名。社會學家ErvingGoffman名辯:「生命的全部都是一場表演」,微博面書博客提供公開的場地空間,誰都可以露兩手翻筋斗,表演感性表演好色表演幸福表演心碎表演博學表演低能表演暴烈表演溫柔表演憤世表演避世表演民主表演極權表演七情六欲統統都是表演自我,不停告訴別人你在做什麼、想什麼、吃什麼、見到什麼,日子怎麼過和誰過過得怎樣,我們讓自己被消費,我們把自己變成真人show,在做self-promote。每日每刻都在出版一片自己,去act,等人react,邀請觀眾,展覽自己,擁抱眼球。如果心理感知都成了表演,當中又有幾多真我,幾多偽裝?內省成了外展,自我的建構都表面化了,我們準備戲服安排道具配備金句,以自己篩選過包裝好的一面獻世,半點也不赤裸坦蕩,不是私語日記,是自編導演的偽裸體。編織自己,誰都選自己最喜歡的圖案,網路上的自我脫衣秀,誰都操控着隔了渣的每一集每一節。交戲,預了給人看,想像着反應計算着效果的表演,如矯情的文章,虛榮的音樂。
點點fame,如春藥如毒癮,太多人被網上表演文化套牢了。回頭是岸但回不了頭。「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旁若無人四字從未如此可貴。旁若無人地愛,旁若無人地活。我慶幸從小到大很多獨處自省機會,可紮實自在的看清楚自己是誰。
沒有觀眾時,你是個甚麼人,那才是真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