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消費者委員會」抱不平 - 陸離

為「消費者委員會」抱不平 - 陸離

去年十月,林行止先生在專欄說:「因此筆者向來認為消委會是多餘的官僚產物」,因為顧客的眼睛是雪亮的,自會選擇品質較好的產品。
筆者當時非常着急,明知時移世易,無從即時找到林先生,告訴他「消委會」有一個健全的「投訴機制」。我曾投訴三次,兩次極速成功。
例一:「屈臣氏蒸餾水」樽蓋危機問題。已改良解決。「屈臣氏」謙虛有禮,事後繪圖函覆「消委會」,順向我致謝。我亦感謝「屈臣氏」。當時出力者:「消委會」團隊。統籌見證:劉燕卿女士。詳情簡述:「屈臣氏蒸餾水」當年推出名家設計鮮艷藍色綠色新型水樽,樽蓋特大,可以做杯,趣緻可愛。我一見卻即時「焦慮症」發作,致電李碧華捉住她做聆聽者:樽蓋兩層,鎖在內層,看不見。飲者開樽若發覺內層膠鎖已被人開啟,已經太遲。(1)樽蓋已擰開,無法證明不是自己擰開。(2)「已開」等於或有人惡作劇,或有人已飲用,或有壞人落毒勒索。(稍後李碧華收到讀者來信:亦可能有人會在派對之類暗中落迷魂藥。)結果「屈臣氏」決定在樽口外加封條保護,沿用至今。
例二:「加護」透明膠手套,有一個時期盒內硬紙墊忽然改用他廠已印刷文字之「二手紙」。經投訴後,已復用白色硬紙,至今相安無事。
第三個本人半途而廢的例子牽涉電芯滲液問題,太複雜,暫從略。
至於「消委會」定期測試各類產品,當然有用。因顧客眼睛肯定不可能「全部」雪亮。這個世界亦確有假藥等。「消委會」絕對不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