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我勒個去,給力! - 毛尖

毛尖:我勒個去,給力! - 毛尖

如果你不懂這標題甚麼意思,那你至少有半年沒加入公眾生活,或者說,你眼下的生活不太給力。
不過,「我勒個去」到底甚麼意思,我也說不上來,就像「媽的」到底是罵人還是讚人,全看用的人。說得氣勢磅礡的話,「我勒個去」是「給力」的意思,說得垂頭喪氣,「我勒個去」就是「不給力」。
這些新詞都是我的學生教我的,很多和影像有關,學生傳我看了一點《平田的世界》,也就是「我勒個去」的源頭,我得說,草根的語感真給力。搞笑的動漫,本來很難在地化,但是智商不高的平田說着「我勒個去」,馬上成了我們世界裏的人。當然,狗血的中文配音有低俗的嫌疑,「這貨」「那貨」的成為學生口頭禪,也遭遇語言清潔工的反對,不過,影像傳譯上,我倒是傾向於認為,把譯製片弄得平民化一點,是一個好方向。
從我小時候開始,因為譯製片都是由我們的聲優配音,造成外國電影中的歹徒奸人,常常也說一口比我們好的普通話,就更別提羅切斯特和簡愛這些人的聲音,基本就是我們在談戀愛時才會啟用的調調,所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譯製片比我們自己的電影更高尚更精緻更優美的假象。這真的是假象,到了美國以後,這個印象更強烈了。美國人從吃到說,一言以蔽之,就是粗。事實上,活到今天,我就沒碰到過一個董橋這樣的美國人,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交往有限,不過哈佛大學弄出來的宮廷菜,感覺也是沒法進紫禁城的。
所以,通過新一代的譯製手段,把海外影像弄得有葷有素,說到底,還真是雙贏。這個,也是最近紅遍網路的「11度青春電影行動」被到處歡呼「給力」的原因所在。
「11度青春電影」是由廣告商贊助的,利用優酷平台播出的十部年輕導演的短片作品。除了最近出來的壓軸戲《老男孩》片長一節課,這些青春電影大多在十五分鐘左右,由此,迅速傳遍網路。事實上,這種製作形式令人看到了中國電影的一點可能性。長期來,年輕導演的作品就是進倉庫的命運,但是尹麗川的《哎》,蕭央的《老男孩》這些既短平快,又精氣神的小製作,使得被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看守的電影院大門顯示出既腐敗又腐朽的氣息。嘿嘿,借着網路世界永不落幕的小屏幕,草根詩人將顛覆元老院。
「11度青春電影」雖然在製作的各個層面都難以匹敵大電影的配備,但是,這些青春電影的主人公直接就是口吐「我勒個去」的小青年,是街頭巷尾的自己人,情節和故事就算有油滑或者賣乖之嫌,但是絕不玩山楂樹,也絕不自我陶醉,在這個意義上,我甚至認為,這次的青春電影行動既是送別第五代,也是告別第六代。
長遠地說,這樣的短片製作也很危險,就像讓外國人口吐「我勒個去」,也可能是屏幕大污染的開始,但是,我總相信,有「青春」作擔保,這結果不會太壞,至少好過現在。到那時,我們去電影院為「11度」的收官長篇鼓掌,我們可以在台下亂叫:我勒個去!給力!給力!

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