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中年打工仔圓夢搞藝廊

八方人物:中年打工仔圓夢搞藝廊

秋天下午天氣爽快,西貢宜春街一爿小店,播着最easylistening的bossanova,售賣東南亞、尼泊爾民族色彩的衣飾,小店最特別的是三幅牆,由下而上紅色漸變黃色,中央一盞圓形吊燈,有些斜陽下懶洋洋的感覺,店主人YC說是他獨家概念:「我想營造日出嘅感覺,盞燈好似升起嘅太陽。」

小店閣樓闢展覽室

日出也好,日落也好,小店數十方呎的閣樓,才是YC朝夕記掛的空間。這裏是個小小的Gallery,正展出本地玻璃藝術家AliceCheng的作品,琉光亮影,精緻漂亮。YC學習玻璃藝術數年,他說自己只是業餘性質,「未夠班擺出嚟」,就算是私家地方也不好意思獻醜。
正職在航空公司工作的YC年齡「30到尾」,因利乘便周遊列國,在東京代官山逛過不少個性小店,樓下售賣自家設計產品,上層是店主人的私竇,展出心水非賣品。YC看了又看,越看越想有個這樣的小天地,花了一年物色地方,月前終於落腳西貢。
其實他在03年已與兩個女拍檔在南丫島開了間小店,七年後開分店,既達成擴充生意的目標,夢想脫離打工仔行列,也圓了心願。「唔想兩間舖都賣同一樣嘢,希望冇咁商業化」。自言在普通學校讀中、小學的YC,到英國讀大學,主修算到盡的會計,畢業後卻不做專業人士,「讀書時已經知道自己唔會做會計,不過轉唔到彎,讀完先算」。
最終他還是轉了彎,做些令自己高興的事,學玻璃藝術、學攝影,都與一板一眼的會計無關,在千度高溫火爐前吹玻璃,能否成就一件藝術品,靠技術,也要看天意,「好難掌握燒出嚟嘅玻璃顏色,有時試好多次先完成」。
他堅持藏拙,不願公開作品,但卻樂於為人作嫁衣裳,小店上的閣樓,歡迎業餘藝術家展出作品,「喺香港搞展覽好難,一般Gallery太商業化,我希望有個地方畀業餘藝術家表達自己」。展出玻璃藝術後,YC說稍後會有本地陶藝作品及油畫展,「雖然地方好細,但有系統咁做展覽,我相信會有個氣氛」。

嘗試做業餘策展人

自己的作品未夠班,別人不欣賞沒所謂,辦一個小小的藝廊,嘗試做個業餘策展人,YC希望別人認同他的美感判斷。他親自到尼泊爾搜購全羊毛人手編織有毛裡的冷帽,放在小店售賣,可是識貨者稀,「每一頂帽都唔同,但好多人寧願畀幾百蚊買大牌子貨」。
記者 羅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