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居高不下,港府官員除了不斷出口術之外,一籌莫展。北望神州,同樣面對樓價高企問題,不過中央能夠以行政手段調控,香港則不能。較早前北京住建委便公佈《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透過限制開發商使用預售樓花套現款項,一挫開發商的氣燄,實際上亦控制銀行潛在的信貸風險。
限制樓花收入用途
有關樓花資金監管新政策12月起正式實施,北京開發商每次拿到預售證後,都要向監管銀行申請預售專用賬戶。置業人士在買樓時,將繞過開發商,直接將樓價滙入上述專用監管賬戶。
監管銀行需待項目地下結構完成、結構封頂、竣工驗收、完成初始登記等4個環節,才能放款予開發商,並保障樓花收入需優先用於工程建設。
今年首9個月,開發商的發展資金37%來自預售樓花,銀行貸款所佔比重降至18.6%,是過去5年最低水平,這反映預售樓花套現資金,對開發商越趨重要。
新政策限制發展商使用預售樓花套現資金,令他們不能再自由地使用於收購土地及支付其他費用,這招截其「水源」的做法,勢令開發商的擴張步伐放緩。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何執行才是關鍵。北京推行新政之前,包括上海及廣州等7個城市,亦推出類似政策,然而並未有嚴格執行。負責監管賬戶的銀行,為了爭取生意,往往只要求開發商保持低比例預售樓花款項。
雖然很多人仍然認為這「對策」,是正常做法,但面對樓市泡沫,中央必須施壓以防信貸風險,尤其在一線城市中。筆者更認為,限制預售樓花款項將成為一個趨勢,其他城市亦將推出類似政策。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