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的人情有市場參考,憑此作為付多少的理據。禮金的水平卻是一個禁忌,不容易有一個參考數目。
禮金水平因人而異,最理想的情況是講心,付的一方以此表達心意,作為對未來外父外母的敬意。收的一方則藉此作為傳統禮儀的一部份,有些父母要求一個幸運數字,祈求福氣。
有80後索性不結婚
有父母給人結婚像賣女的印象,原因可能是在酒席或禮金上談不攏,有認識的80後為此索性不結婚,同居去了。如果父母想藉此收到一筆的話,最後可能得不償失。
要求的禮金過高,會給人苛索的印象。若禮金過低,又有可能給人低檔的感覺,「原來你個女只值××元﹗」有此情況,是因為把禮金與成本掛鈎。若父母硬要把禮金作收回養大女兒的「回饋」,思想上是錯了,因為根本沒有可能從禮金收回成本。有朋友告訴我,在貧窮的家庭,父母真的想從禮金幫補一下,這點我也明白。
若男的一方財力豐厚,無論女方是富有,還是不富有均不是問題。問題多出在,男的一方普通,女的一方富有,或是女的一方普通。
如果處理不好,可以推翻整個婚事,就算結了婚,以後的關係也不會太好。有些父母明白事理,不在此事上強求,因為他們明白一對新人前面有幾十年的路要走。如果因為禮金一事而令一家人結怨,以後的日子將不好過。
不少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有父母收了禮金後,送上厚禮、金器等,或是以後煲多些補身的湯水,這些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男的一方平日應多與女方親友打交道,建立關係,即平日已經要付禮金,在談論婚事時會較易處理。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