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仗 - 邁克

打敗仗 - 邁克

亞洲流感果然犀利,抵港不到三天,病毒就乘虛而入,先是無端端狂咳,繼而半夜發高燒,癱在床上連醫生也爬不起來看。忽然記得,小時候身體不舒服,大人總愛戲言「打敗仗」,灰頭土臉手軟腳軟,的確像戰場上落花流水的敗兵。湮沒的借用詞忽然蒲頭,當然事出有因:冧低前去新光戲院看了一場崑粵折子戲,事先只知道有崑,去到才發現有粵,既來之則安之。其中一折演的是《雙仙拜月亭之搶傘》,戰火中與家人失散的男女巧結良緣,一看塵封的記憶浮起快樂世界的唐滌生版本,何非凡搭陳好逑,隔了半世紀依然歷歷在目。奇怪,兩名女主角不是一個叫瑞蘭,一個叫瑞蓮嗎,怎麼這回是瑞蘭和瑞嫻?還來不及上網查資料,倒就病了。
我家裏兩代從商,卻頻頻以農村智慧教育小朋友,譬如「積穀防饑」,掉進五穀不分兼且沒有捱饑抵餓經驗的耳朵,完全不明所以。現在後悔,肯定為時已晚:不不,不是銀行存款接近零,而是專欄如常沒有存稿,落街買報紙的氣力缺缺,也要勉為其難為明天的六百字躊躇。手腳比平日慢,幸好是禮拜尾,再遲交貨也有陸離墊底吧?腦袋的不安份,並沒有因為與病毒搏鬥而疏懶,不停想法子以最便當的方式交差。法國罷工,電台主播有時加入抗議行列,節目無人主持,有關方面會播音樂充塞大氣波,一隻光碟接一隻光碟放送。可是文字不能取這種巧,就算我狠心到請讀者留意歌詞,都要逐個字逐個字抄寫,如果是歐西流行曲,還要打開字典翻譯,說到底不會慳到任何工夫。除非是將發表過的稿這裏輯一句那裏剪一段,拼貼成所謂意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