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脹「壓境」,熱錢大舉湧向商品市場,內地棉花價在人為與天災兩因素下,紐約12月期棉合約每磅1.3659美元,攀至140年來歷史新高。內地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逼近每噸3萬元人民幣,較兩個月前急升近60%,威脅紡織業界生存,令中央出手遏棉價。
打擊囤積炒作
國家發改委、農業部、鐵道部等七部門發出《關於做好新棉收購的聯合通知》,將重點打擊囤積,投機炒作,穩定棉花價格,令棉花及紡織產業保持健康發展。若成功穩定棉價,將對這一年來飽受棉花成本上漲壓力的紡織企業,帶來一定的紓解。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文仲亮昨透露,棉價上升與供應不足與投機活動有關,中央正加大對棉價控制,並留意紡織企業所面臨挑戰。
大福證券研究部董事兼營業董事杜冠雄表示,美國再泵水6000億美元刺激經濟,部份資金會轉投商品市場,進一步推高商品價格,棉價短期亦未必會穩定下來。
現時中國面對棉花短缺,美國農業部指出,中國棉花產量已連續第12年無法滿足內地需求,令內地庫存降至16年低位,據資料顯示,今年內地棉花產量預計為685.8萬噸,年需求1088.6萬噸,缺口達402.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