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伸伸指頭、眨眨眼,嬰孩都可做到的簡單動作,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病人做不到。中文大學研發「讀心機」,利用電極測量用家的腦電波,令病人透過目視選出心中的文字,重建與世界的關連,研究人員期望能盡快投入巿場。
成本十多萬元
本港有5,000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病人,科學家霍金亦是患者。現時巿面上同類系統只能輸入英文字母,要輸入漢字有一定難度,中大電子工程學系王士元教授去年9月開始研發腦電波輸入漢字系統,最近成功研製出「P300漢字拼字機」,用家只要懂得漢字,而且意識清醒,即使眼部肌肉不能自控亦可以使用。
使用者先要戴上接上30個電極的頭套,集中精神注視電腦屏幕,腦電圖儀即會測量腦電波,用家先輸入漢字的頭尾碼,再在選出的字中挑出合適的用字。研究隊伍曾邀請24名健康人士接受15分鐘訓練,然後測試,結果平均每四次中有三次可選中目標文字,但成功率受環境及用者的精神狀態影響;現時表現最好的使用者每59秒可輸入一個字。
系統成本十多萬元,只需接駁家用電腦,因腦部或神經系統受損不能自主控制肌肉、但認知能力正常者均可使用,學系現正與一所美國公司接洽投產,短期內跟病人作進一步測試。
學系得到資助近100萬元開發系統,期望日後發展至輸入簡體字、電燈開關、冷氣調節及電腦遊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