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政府收緊樓盤發水限制的陰影下,昨日拍賣的九龍塘延文禮士道地皮,競投氣氛審慎,僅以市場預期下限的21.7億元由華懋集團投得,每呎總成本料逾1萬元,貼近同區二手價。長實(001)執行董事吳佳慶更於賣地後,炮轟政府的限制發水樓政策方向錯誤,最終只會令供應減少,推升樓價。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即晚反駁發展商的言論,否定限制發水樓會令供應減少。
記者:林志光、湯家明、朱連峰、程俊華
政府落實規管「發水樓」,嚴限新樓發水比例在一成內,發展商「發財」大計受阻,長實(001)執行董事吳佳慶昨高調率先炮轟政府,指發水新例下,住宅供應量勢減少,定必推高樓價,意味政府出錯招,以為新例穩定樓市,反助長樓價飛升。政府昨晚即反駁,指限制樓宇發水措施並非旨在增加供應,收緊政策亦不會影響樓宇供應。
吳佳慶昨於政府賣地後公開批評政府,指昨日發展商在賣地場上出價審慎,主要是因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政府收緊發水樓為其中之一。
部份住宅變為停車場
她舉例,因補地價過高而流標的深水埗南昌站上蓋項目,新例下,當中10萬方呎樓面要轉作車位,變相起少百伙。「本來起住宅嘅呎數,用嚟起停車場」,令可建樓面減少8至10%,「麪粉少咗」,樓價只會越來越貴。她說「獲豁免呎數唔係免費呎數」,新措施下建於地底的停車場樓面可獲全數豁免,若每項目均在地底建停車場,發展時間推遲一年,對供應有影響。
吳佳慶不認同發展商就發水限制尋求司法覆核,指有關做法沒有建設性,希望可與政府「坐低慢慢傾」,政府在執行及細則方面須仔細釐清。
中大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指,昨日賣地成績,明顯反映地產商對政府發水新例的不滿表現,相信是「地產商想畀啲壓力政府」,新例下,預料地產商高價搶地的風光不再。
政府回應不會削弱供應
信置(083)主席黃志祥上周出席股東大會時曾指,「好多人以為發水係免費……咁講唔係咁公平」。發展商投地時都會把發水面積計算在地價之內,因而會自行調整,新措施不會影響發展商利潤。地產建設商會早前則回應,不排除會尋求司法覆核。
中原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黎堅輝認為,吳佳慶的言論,明顯是向政府表態,並希望政府在制訂作業備考時能「稍為鬆手啲」。
面對地產商炮轟發水樓政策,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指,政府提出限制發水樓措施,並非旨在增加樓宇供應,現時收緊限制發水樓,亦不會影響樓宇供應。而昨日賣地結果反映政府一貫賣地政策,以市價賣地,沒有高地價政策。地產商是以地皮潛力及對後市看法而投地,不能揣測與限制發水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