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蕭芳芳女士悅耳的歌聲再啱聽,到底唱的是大半世紀前的情懷,既然一本通書不應該睇到老,一首金曲傳遞的訊息憑什麼要信到老?護苗職責不是生母的專利,敏感的小朋友接收愛的雷達從來不認血緣,有奶雖然未必是娘,在電視見到桃麗芭頓不會即時伸出肥嘟嘟的小手要她抱,但有奶汁便是娘大致上冇走雞,只要你無條件送給他們關懷和溫暖,他們心靈上對母愛的渴求便能滿足。廢話少說,我們社會之中有娘生冇娘湊的「可憐孤兒」比比皆是,請你調查調查,上一代蒙順德媽姐帶大的小姐少爺,這一代跟菲島瑪莉亞學ABC的囝囝囡囡,有沒有因為搖籃曲的演唱者並非子宮本來的主人,而自視為《悲慘世界》的當然第一主角?
明碼實價生兒育女有什麼不好,文明國度力主政治與宗教分家,教宗不能再像黑暗的中世紀那樣干預國事,不是被嘉許為時代的進步嗎?出嚟行的醒目男女,早就曉得愛與慾不可混為一談,喜歡亦舒的讀者,一定聽過「我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的是另一些人」這至理名言。結婚(或不結婚)和生育分道揚鑣,不值得大驚小怪吧,硬要說搵代母執行開枝散葉重任不道德,試問經過豪華婚禮娶架生育機器回家,以人肉方式日夜製造後代,究竟又道德到那裏去?分工合作是一種健康的現代精神,張愛玲說,「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那麼有美的子宮,以子宮造人,「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分別」呀,何必因母愛之名伸張莫名其妙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