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條過海隧道汽車流量失衡,政府快將出爐的三隧分流研究報告建議,中短期以紅隧加價至25元,補貼東隧減價至20元的方式,平衡過海車流。不過,報告反對政府向中信泰富回購東隧及西隧,避免對方「吊高來賣」。
團體斥卸責填海官司
三隧失衡,運輸署早前卻指反對填海工程令中環灣仔繞道押後完工,是交通擠塞的主因。保護海港協會顧問徐嘉慎昨日召開記者會反駁,他表示,運輸署將港島北塞車責任推卸到填海官司,是不負責任行為。他要求政府與隧道公司洽商進行試行計劃,將三條過海隧道劃一收費20元,在試驗的一周內,政府為隧道公司提供差額補貼,即可驗證隧道失衡是導致塞車的真正原因。
徐嘉慎亦批評政府,在添馬艦建新政府總部、擴建會展第三期,以及擬出售中環政府山用地等項目,只會令將來的中區汽車流量上升,原來興建繞道疏導車輛的成效變得蕩然無存。他批評政府只為騰出更多土地給發展商,每名市民則要承擔4,000元興建繞道,未能達到紓緩交通之餘,更賠上珍貴的維港。
運署指顧及中區發展
運輸署發言人回應稱,計劃中環灣仔繞道時,已將政府新總部及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所帶來的交通影響列入考慮因素。繞道為港島北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走廊,紓緩現在中環、金鐘至灣仔一帶的交通擠塞情況。另外,繞道也為駕駛人士提供最適切的道路通往三條過海隧道,達致分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