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牧豬人》 - 李怡

想起了《牧豬人》 - 李怡

安徒生童話中有一篇叫《牧豬人》,故事講一個窮國的王子,他向一個富國的公主求婚。王子獻上兩樣寶,一是他父親墓上五年才開一次花的玫瑰,它發出的芬芳香氣,無論誰聞一下就會忘掉一切憂愁和煩惱;另一是一隻會唱歌的夜鶯,它唱起歌來,就好像它小小的喉嚨裏面包藏着一切和諧的調子似的。然而當這兩樣東西送到公主面前,她知道是天然的花和自然的夜鶯時,就覺得毫不稀奇也看不上眼了。她拒絕讓王子去看她。於是王子就把臉塗黑,到公主所在的皇宮求職。皇帝叫他牧豬。他在豬棚旁邊的小屋裏做了一口很精緻的小鍋,邊上掛着許多鈴。當鍋煮開了的時候,這些鈴就響起來,奏出一支老調;假如有人把手指伸到鍋中冒出來的蒸氣裏,就可以聞到城裏每個灶上所煮食物的香味。他的玩具吸引了公主,想要買它,但牧豬人不要錢,只要公主的十個吻。為得到玩具,公主不惜與骯髒的牧豬人接吻。後來牧豬人又做了一個會奏人人熟悉的舞曲的玩具,又引動公主要買了。牧豬人要公主獻出一百個吻。公主在獻吻期間,被皇帝發現,於是把她趕出宮門。她在城外哭,後悔當初沒有接受王子的愛,這時王子現身了,他對公主說:「我現在瞧不起你了,一個老實的王子你不要,玫瑰和夜鶯你也不欣賞;但是為了一個玩具,你卻願意去和牧豬人接吻。現在你總算得到你的報應了。」
我年輕時讀這個故事,現在都記得,實在因為它寓意深長:世人不珍惜天然自然的東西,但對玩具就趨之若鶩。原作《清明上河圖》在港展出時,看的人不多。現在來了玩具似的動態版,全城為之瘋狂搶票。香港有許多清幽自然的郊野步行徑,也理所當然不似大玩具的主題公園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