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本報訊】美國即將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勢引發新一浪熱錢「西向東來」,中國已率先於10月加息,預防熱錢流入。不過,曾任外管局副局長以及人行副行長,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認為,人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從未來兩年的人行貨幣政策來看,逐步收緊貨幣供應增幅,並消化過多貨幣供應是當務之急。人行亦認為要根據形勢發展要求,續引導貨幣逐步回歸常態水平。記者︰周燕芬
人行要貨幣逐步回歸常態的同時,是因地制宜之策,目前人行仍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不過,吳曉靈認為貨幣政策不宜寬鬆。吳曉靈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人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09年,是為應對金融危機而採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M2增長應在14%以下
雖然吳曉靈認為,過去30年相當超量的貨幣都被新增商品(資源、土地等)的市場化吸納,但她仍然無法接受目前人行實行的超高貨幣供給。
吳曉靈建議,若中國政府將「十二.五」規劃期間的GDP增速下調到7.5%至8%之間,未來幾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控制目標上調到4%,即未來幾年廣義貨幣增長率(M2)應控制在13%至14%以下,應對流動性氾濫。從未來兩年的央行貨幣政策來看,逐步收緊貨幣供應增幅,並消化過多貨幣供應是當務之急。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擔心,人民幣國際化之後,會對央行控制國內信貸規模產生影響。另一委員周其仁更狠批,「最糟糕的是既聽任貨幣被動超發,又在市場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政策料由寬鬆轉穩健
將於12月份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正研究調整貨幣政策。據悉,有關部門正就會議議題進行調研討論,將對以往「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進行重新評估,這一政策組合在2011年很可能被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亦認同,隨着中國經濟持續表現強勁,因此貨幣政策亦在轉向,由寬鬆轉為中性,但未至於採用大幅加息的緊縮政策。
宋敏認為,中國要防止流動性過剩,短期而言需要加強資本控制,不讓外資流入中國。
專家對貨幣政策言論
人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李稻葵:
經濟不會出現大變,下一階段便可討論貨幣政策取向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
不用擔心食品價,要警惕住房與能源等資源產品價格上漲
法國巴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
澳洲加息是為過熱經濟降溫,而中國加息則是政治決定大於經濟決定
春華資本集團創辦人胡祖六:
要從貨幣、信貸、利率、滙率全方位監察,避免資產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