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廈轉住宅遭冷待小瀝源工廈業主 僅申請改建及加建

政府工廈轉住宅遭冷待
小瀝源工廈業主 僅申請改建及加建

【本報訊】政府為增加住宅供應而四出「地」,早前向6區的工業及商貿地大開綠燈,容許可改住宅用途。當中惠及的沙田小瀝源冠華鏡廠大廈業主,並未動心,近日只向城規會申請改建及加建,成一項集工業及商業於一身的大廈。政府的一番「好意」慘遭冷待。記者:林志光

據政府今年9月公佈有關工業及商貿地研究報告,為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將全港近30公頃工貿地皮,建議改劃住宅用途,其中小瀝源工業區包括冠華鏡廠大廈,共9幅工地全部建議改為住宅發展,總佔地約80.5萬方呎。規劃署正就有關改動,擬備大綱修訂草圖,稍後諮詢公眾。

冠華鏡廠率先拒絕「好意」

然而,持有冠華鏡廠的冠藝有限公司,卻成為首個放棄政府給予「可作住宅發展」優惠的業主。該公司日前向城規會遞交「擬作辦公室大樓、商店及服務行業」的規劃申請,認為因周邊已建有不少公私營房屋,對零售批發及寫字樓等用途會有很大需求,加上附近交通方便,其申請亦配合政府活化工業區的意向。
據申請內容,冠藝將位於源順圍2號、樓高5層的廠廈,大部份樓面改裝不拆卸,地下及1樓部份地方保留作工業用途,約5.06萬方呎,其餘則改為零售商舖;2及3樓則改為停車場。另在地皮西南角,加建18層寫字樓,樓面17.4萬方呎。
根據地契,該廈佔地約5.29萬方呎,業主申請以5倍地積比改建及加建,總樓面將增至約26.45萬方呎。如獲批,業主須再改契及補地價。

轉住宅過程繁複兼要補價

政府有關部門對上述申請會否影響住宅土地供應計劃一事,暫未有回應。據業內人士指出,因小瀝源區不少工地都是由私人持有,有租金回報,若改住宅發展過程繁複及各項評估報告嚴謹外,又要補地價,相反將工業改為商業用途則較容易,所以工廈業主並非一定鍾情住宅用途。
至於冠華鏡廠的申請,也可能與要「趕搭發水樓尾班車有關」。
小瀝源工業區除沙田工業中心業權較為分散外,餘下7幢均屬單一業權,業主如金利來集團(533)、冠華鏡廠和捷和集團等。另新地(016)持有一幅地皮,早前已獲批建酒店,但至今未有動作;而新地為主要股東的載通(062),則在區內持有面積約2.1公頃的巴士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