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3個月大的軒軒受濕疹困擾,手腳和面頰痕癢不止,看西醫又怕類固醇副作用,戒吃或引致敏感的牛肉、南瓜和紅蘿蔔又不見改善,結果軒軒每晚痕癢至哭醒,媽媽方太也沒法安睡。西醫提醒,每感痕癢才用類固醇藥物,可有效控制濕疹,副作用也不大;中醫則建議,多飲淮山薏米水或竹蔗茅根水可收滋潤之效,紓緩濕疹。
服中藥應徵詢醫師
方太憶述,軒軒四個月大時已出現濕疹症狀,兩邊面和手腳非常乾燥,皮膚長滿粒粒兼痕癢不止。方太曾帶軒軒向西醫求助,其後卻怕類固醇藥物影響健康,停止求診;聽聞吃牛肉、南瓜及紅蘿蔔會引起敏感,孩子戒絕這些食物又不見效,「BB成日痕到喊,晚晚兩母子都無覺好瞓」。
為紓緩痕癢,方太每日替軒軒塗抹潤膚劑,又帶他看中醫,過去半年已花了7,000元,幸孩子病情終受控制。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如方太般抗拒類固醇藥物的家長相當多,「佢哋都以為皮膚會越搽越薄」,但其實類固醇藥物是治濕疹的有效方法,「一發作就搽,好番就即刻唔搽,咁先可以㩒住啲濕疹」,此方法也可將類固醇副作用減至最低。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黃霏莉則稱,中醫認為濕疹主因是患者脾胃虛弱,影響血氣循環,令體內濕氣重,加上熱氣、體虛及外來刺激如乾燥或食物過敏等,引發濕疹。
她說,利用花生、地黃及麥冬等煲湯,有助紓緩,但用前應徵詢中醫師意見。
至於一般滋潤湯水,註冊中醫師彭明慧建議,濕疹患者可多喝淮山薏米水或竹蔗茅根水等,其餘含中藥材的湯水則須按每個病人的病因如血熱或脾虛等選擇,切勿胡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