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10月官方和滙豐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雙雙回升至6個月新高,反映中國第四季經濟增長勢頭依然強勁,但通脹風險在上升,年內加息的可能性增加,人民幣升值空間亦提高。 記者︰周燕芬
中國10月內部經濟需求強勁,代表官方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10月PMI較9月份按月上升0.9個百分點至54.7,較市場預期的53.8為高,為連續3個月上升。滙豐中國PMI亦升至54.8,按月升幅更為2004年4月的有紀錄以來最高。
PMI超預期 連升3個月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分析師張立群分析,這表明經濟高位回穩態勢可進一步明顯。然而第三季投資、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可能導致未來經濟增長繼續回落;購進價格指數較大攀升,則意味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對未來經濟走勢還需密切關注,不宜過度樂觀。
經濟活動強勁,市場預期加息機會增加,瑞穗預期至明年中會至少加息3次,一年期存款利率將接近或超過通脹率。美銀美林則預期至明年底會加息3次,1年期存款利率會由2.5厘升至明年底3.25厘。
市場憧憬加息亦預期人民幣升值。摩根士丹利預期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可持續至明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滙率至今年底會升值至6.6。
大摩估人幣年底見6.6
不過,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表示,中國對人民幣滙率進行漸進式改革早已有共識,國際逼迫人民幣迅速大幅升值的想法,是對中國情況不了解,美國的失業人士,是受制於缺乏市場技能,其困局與人民幣滙率無關。
外圍經濟轉弱亦影響外貿表現,10月新出口定單指數為52.6,按月略降0.2個百分點,當中黑色金屬、金屬製品、紡織和化纖均低於50。商務部發佈《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0年秋季)》指出,外部需求增長空間有限,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內地企業生產和經營壓力上升等不利因素,預計今年第四季對外貿易保持增長勢頭,但按年增速將繼續回落。全年進出口約為2.8萬億美元(約21.8萬億港元),較去年增長25%左右。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雖然出口新定單增幅緩慢,但內地需求強勁增長,可確保第四季9%左右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