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豐厚外滙基金季賺741億新高

獲利豐厚
外滙基金季賺741億新高

華府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驅使資金流向資產市場尋求更佳回報,抗衡零息及通脹恐慌。在股、債及滙市齊獲利下,外滙基金第三季扭虧為盈,季內投資收入741億元,亦是外滙基金自01年起公佈季度業績以來,獲得最高的季度盈利紀錄。展望第四季,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市場存在不確定因素仍多,美債孳息率已處於極低水平,料末季債券收益不會太大。

今季債券收益料弱

外滙基金季度投資收入,對上一次突破700億元水平,乃去年第三季所錄得的719億元,時值世紀海嘯後金融資產反彈,帶動季內股債滙回升,進賬豐厚。
由於今年第三季度投資獲利創新高,足以抵銷上半年的10億元虧損,故截至今年9月底計,首三季外滙基金投資收入共獲利731億元,期內支付予財政儲備款項252億元(單是第三季則付款83億元),外滙基金累盈餘增加420億元。

外滙表現佳 賺207億

按投資項目分佈計,第三季外滙基金獲利最多來自外滙收益,季內淨賺207億元,表現與期間歐元及日圓兌美元飆升,美元崩圍的外滙市場變動,一脈相連。市場憧憬聯儲局再度啟動印鈔機,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措施,令債息跌至谷底,季內債券錄得199億元收益,外國股票及港股亦分別帶來181億及150億元進賬。

今年首季及次季度,外滙基金投資收入獲利111億元及虧損121億元。自01年公佈季度業績以來,外滙基金共有12個季度「見紅」。
近期美國公佈的數據反映,當地經濟復蘇動力在今年第二季起明顯減弱,市場預期歐美日明年經濟增長率,亦會較今年放緩。面對經濟前景大幅減慢的風險,陳德霖表示,各主要央行在近期貨幣政策聲明中,均表示可能進一步推出量化寬鬆措施,超低息及資金過剩,令全球經濟環境處於不正常狀況。
至於新的量化寬鬆措施成效多大,他說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