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經濟問題,蠢材」

「這是經濟問題,蠢材」

1992年,民主黨克林頓的競選金句「這是經濟問題,蠢材」(It'stheeconomy,stupid),將尋求連任的布殊(GeorgeBush)拉下馬。這句金句,在今次中期選舉依然生效,但改由共和黨人向民主黨人放矢。

救了華爾街 救不了主街

今次中期選舉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的:兩年前一場金融海嘯,令美式資本主義瀕臨死亡,翌年奧巴馬就任總統,量化寬鬆印銀紙,大開水喉以7,870億美元(6.1萬億港元)救市,刺激經濟。救亡近兩年,中期選舉前夕,道指上揚,但華爾街的風光,照耀不了主街。
普羅美國人只看見令人失望的經濟數字:今年6月至9月的經濟增長了2%,但不比去年同期增長的多,更遑論將近10%的高失業率抑壓下去,數以百萬的美國人工時縮減,而國家負債達天文數字的14萬億美元。
奧巴馬拉票時促選民不要讓汽車再墮進共和黨人的深坑,但共和黨前副總統候選人佩琳前晚反駁:「我們給你兩年時間去履行承諾,以確保我們的經濟能從谷底中復蘇過來。你搞糟了,奧巴馬總統。」
經濟魔咒再現,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科學系助理教授JustinPhillips說:「在任總統的政黨常在中期選舉輸掉議席,輸多輸少就取決於經濟因素。」
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