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將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周──首先是今明兩天聯儲局議息及對市場公佈次輪量化寬鬆(QE2)的細節,其次是本周五公佈的非農業就業數據。
其實,美國上周五公佈的GDP數據雖符預期,但只得2%增長,因此大眾普遍對就業情況不太樂觀。西方輿論近期亦有大量篇幅討論QE2的對與否及效果,當中如著名投資者Pimco的格羅斯及GMO的JeremyGrantham都抱持負面意見,認為QE2主要是「塘水滾塘魚」,對實體經濟幫助不大。更嚴重的是,QE2長遠令一眾美國政客欠缺決心及勇氣去滅赤,最終只會加快美國破產或出現惡性通脹。
值得留意的是,近期美國國債息口已不再下跌,10年期國債孳息率由10月份低位2.4厘反彈至2.6厘,30年期國債孳息率亦一度升穿4厘水平,證明部份債券投資者不等QE2正式推出,已先行沽貨離場。
QE2的細節固然重要,但筆者認為影響較短期,更重要的是在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業績中,逾70%美國企業均勝預期,而且大部份企業對第四季業績都較為樂觀。
美滙急彈才憂跌市
畢竟股市長遠仍是靠企業盈利支撐,因此強勁的美企業績對後市有一定的支持。加上過去兩周投資者已開始部署QE2的「Buyonrumor,Sellonnews」,因此美股在10月下旬已整固橫行,QE2出台後會否有一輪急跌,可能是言之尚早。
最後,筆者認為大家要多多留意美滙指數的走勢。如果美滙急速反彈,那麼股市便真的有下挫風險,但如果美滙只是在支持位企穩,甚至緩緩輕微上升,那對風險資產可能有利,尤其是近期有迹象顯示,美滙和美國藍籌指數和以往不同,可能出現正向的關係。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二、三、五刊出